一、思想政治工作是协调、改变、提升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是形成群体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改革、维护稳定的重大历史使命,具体地说它能促使人们形成积极、健康,有利于个体发展的需求、兴趣、个性及生活与思维方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科学的理想、价值观和信念。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理想、价值观和信念作为人的思想或心理活动的某种形态包含着知、情、意、行四方面的要素,知是基本要素,是情、意、行产生的基础,只有深刻理解、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才能发现事物的意义,才能生发感情和行为的自觉。情是关键要素,决定了意志力的作用方式和行为方向的选择,肯定、积极的情感会强化人的意志力量,引导人们作出不断的努力,否定、消极的情感会抑制人的努力程度,并作出相反的行为选择。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各种宣传载体——演讲、报告、报纸、电视、刊物等传递某种信息,使人们了解和掌握这些信息;另一方面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设计,使人们在情感上接受它,形成强烈的亲和力,即改变原有的看法,形成新的态度。掌握某种信息和形成对这些信息肯定的态度之间并不总是相一致。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一些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机构,他们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全部信息,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在反腐败斗争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人虽然有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在认识层面上能“客观、全面、深刻地”阐述人的价值与意义、理想与目标、道德与准则、责任与奉献,也能对各种社会现象,包括人的行为和思想活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是他们还是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不应仅仅停留在向宣传对象“转达”、“告知”一种观点、一种思想,还同时需要形成或改变相应的态度,从而真实地接受这种观点和思想,并指导自身的行为,如此,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有效性才能切实地得到体现。因此,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求改变、形成、巩固或强化人们对某种事物态度的过程。 态度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在社会环境的不断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改变业已形成的态度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态度来源于个体对各类事物的认识,与个体的知识体系相联系,并与相关联的其他态度一起构成了统一、协调的态度体系;态度从个体的需要出发作出对客观事物意义的评价,与个体的目标体系、价值体系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此外,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个体也逐渐地形成了与态度相一致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人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由于思想各体系间的内在联系,态度一旦形成,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顽固性”,一种态度的改变必将导致整个思想体系的调整,或者说要改变一种态度必须首先要“打破”原有的思想体系和结构。这就需要有一种或几种强大的外力,多角度、多层次地施加影响,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人的态度。 二、于态度的转变问题,早期的哲学家们就进行了研究。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用说话进行劝说有三个因素。第一类依赖于说话人的个人特征;第二类使听众进入一定的思想境界中;第三类是由说话语言本身所表达的证据。”显然,这里提出了态度改变的三个要素,即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和教育对象。现代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此也作了系统的研究,不但对三类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第四类要素,即教育技术,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主要体现为态度转变的程度,取决于教育者的影响力、教育内容的合理组织、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教育技术的选择等四个基本要素。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教育者的影响力。教育者的影响力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是其他要素所不能比拟的,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所谓影响力,是指教育者通过自身的品质、作风、知识、能力、业绩及行为榜样等因素而自然地引起教育对象的敬佩、敬爱、信任,是综合素质吸引人、感召人的力量。这种影响力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即教育者的可靠性和可信性,可靠性是指一个人在知识和能力范围内可以被信赖的程度,他们的学识和专长使得他们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威性,在教育对象面前成了“真理”的代言人,受到尊重和敬仰。这种权威性在诸多知识领域都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可信性是指一个人在品德、动机、目的或意图等方面可以被信赖的程度,如果教育者在教育对象中经常表现为对人的关心、帮助、支持、爱护、责任、尊重和听取意见,那么就会受到拥戴,使人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依赖性,从而会较好地服从教育者的建议和意见。总之,如果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来说是可靠的、可信的,那么他们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变人的态度。 2.教育内容的组织。教育的内容总是围绕一个或几个观点来展开的,观点包含着两个要素,即理智要素和情感要素。充分把握和运用这两个要素有利于提高观点的可接受性。(1)观点的理智要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并有着丰富的论据进行充分的论证,是促使教育对象接受观点、改变态度的重要方面。论据是一种客观事实,论证是一种逻辑的推理,它的客观性和对事实的无法回避将迫使人们改变原有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改变态度的目的。在教育内容中充分展示正确观点和论据的同时,还应合理安排反面观点和论据,从而增加了新的支撑力,提升所要宣传观点的说服力。(2)观点的情感要素。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内在体验。态度是情绪和情感的体现方式,因而情绪和情感决定了态度的性质。积极、肯定的情绪和情感有助于人们接受宣传,反之亦然。戈德曼认为人们的言行主要受感情支配,很少经过理智考虑。即使是难对付的人,从感情上影响他们要比从理性上影响他们容易得多。列宁也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情绪和情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能直接动摇原有态度的基础,教育必须要能激发对象的情绪和情感,包含强烈情绪色彩的观点能增强宣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