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科学的学科特性 当前,人类面临人口膨胀、粮食短缺、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化锐减、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重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巨大进步,在不断加剧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问题惊醒了人类,推动了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整人类的思想观念继而调控人类的行为、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同演化与发展的科学[1](P320)。 为探究环境问题发生的机制,寻求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物学等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纷纷产生,但此时仍多属于自然和技术科学范畴。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意识到环境问题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即环境污染的分析、控制与治理,而是社会问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必须“将自然融合到了经济学、社会学以及人种学中,将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科学融合到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之中”[2](P55)。因此,催生了环境经济学、环境政治学、环境伦理学、环境法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管理学、环境文学等一系列的人文社会属性方面的学科,激发了人类对社会方方面面特别是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深层次的思索与再认识。环境科学从而具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三重属性,是人类几千年来的科学文明成果即化学、物理、生物、工程、地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多学科成果在不断探索、解决人与环境问题上的不断应用与积淀。环境科学学科蕴涵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生态文明观,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演化,对普及大学生的环境科学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素养和人才品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环境科学不仅具有强大的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而且对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有重大作用[3](P1)。 21世纪是“绿色世纪”,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高校是各类高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孵化基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所培养、训练出来的是善待环境、适应历史潮流、环境素养高的绿色科技、绿色管理、绿色文化与绿色教育的人才,还是环境污染的始作俑者、时代的弃儿;所产出的是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环境友好的绿色科技、绿色产品,还是科技型环境污染物,这是所有高校工作者特别是高校管理者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以深思、严肃对待的问题。 二、环境科学在高校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时代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是完成高校战略任务的根本保证,必须渗透到、贯穿于高等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如何开辟有效展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上述五种特性并为高校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实施载体,迫切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环境教育的必需性已逐渐引起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4](P43)[5](P25),但环境科学的学科特性未得以充分挖掘,即环境问题引发的政治稳定性、环境科学理念所蕴含的思想性、哲学内涵和精神价值、环境科学学科体系所包含的知识性和科学性、环境保护要求的时代性,对环境科学这一新兴学科在高等学校管理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不足。环境科学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给予高度重视,从而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 1.环境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功能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往往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然界的被动性,思维方式是人与自然的分离,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论(或人类沙文主义)。这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以近代的机械世界观及(人与自然的)二元论为基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拥有者;自然被演绎成僵死的原料仓,毫无内在价值可言;把人类视为地球万物的主宰者,“人定胜天、战天斗地、战胜自然、控制自然”等口号世界各国喊得震天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的主因在于人类中心主义作祟,即追求人类利益的片面性,纵然是好心、好事,如违背自然规律也会成为坏事。例如,阿尔及利亚的大型造林工程因为没有弄清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力,盲目用集约化的方式和外来物种搞高强度的生态建设,结果使生态建设变成生态灾难,沙漠依然在向北扩展,现在每年损失的林地超过造林面积;美国的“生物圈二号”实验违背自然规律企图简单地模拟自然的生态系统,结果也一败涂地。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之中:自然界作为物质基础,为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人的生存依赖于环境;反之,人存在于自然界之中,能够改善环境,使自然界向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科学为人类提供了人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相生相息、平等共存的整体这一全新、科学的自然观[1](P2),要求人类在处理人与环境关系时,必须遵循普遍联系观、自然规律,否则只会导致生态灾难。通过环境科学的学习,了解其蕴涵的哲学原理,有助于大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的领会,懂得运用联系、发展、实事求是的观点来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