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必须关注的重要基本理论课题,又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虽有所涉足但又涉足不深、亟待深化的领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可由两种维度切入: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相对宏观的、整体的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深入探讨;一是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部,分别对其所内含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过程进行研究和比较。这两个维度呈现出互为条件的内在关系。只有深入探明思想政治教育所内含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的各自推进历程与特点、规律,我们才能真正准确地提炼、概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般进程与规律。当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般进程、规律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之后,我们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及其规律的探讨也才有得以继续深化的前提。本文拟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过程作出分别性描述与比较性分析。 一 思想教育的过程即思想教育活动的诸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即教育者依据相应的思想教育目的、择用合宜的思想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活动过程。 思想教育过程的起点,是教育者对相应思想的理论宣讲。这种宣讲可以多种方式出现,如可以向教育对象提出问题,引起教育对象的求知欲,然后进行深入的讲解;可以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或相应社会现象进行评论,进而层层展开对相应思想理论的深入浅出的宣讲;也可以开门见山地直接进入宣讲主题,对教育对象进行相应思想理论的教育。但不管运用什么方式,宣讲、讲解的性质不会变化,宣讲、讲解作为思想教育的起点不会变化。正是通过对相应思想理论的宣讲、讲解,教育者确立了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之间的基本联系,教育对象对作为教育内容的相应思想理论的理解、选择、内化并付诸实践才有了可能。就此而言,“知”为思想教育的活动的起点,引导教育对象对相应思想理论的“知”的发展,贯穿于思想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换言之,思想教育虽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认知性的教育、知识性的教育,但是思想教育丝毫不能摆脱认知性教育、知识性教育,认知性教育、知识性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基本形式。 思想教育过程的具体推动依靠的是教育者主导的“教”的活动与教育对象的“学”的活动的矛盾运动与有机统一,依靠的是思想教育活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对相应思想理论宣讲、讲解的准确性、透彻性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而言,思想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以真理的力量,以逻辑的力量感染人、震撼人的过程。真理的力量来源于教育内容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被数千万人所接受,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列宁指出:“如果你们要问,为什么马克思的学说能够掌握最革命阶级的千百万人的心灵,那你们只能得到一个回答:这是因为马克思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坚固基础;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而主要的是他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1](P298-299)邓小平也明确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2](P382)在当代中国,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极其讲求教育内容的真理性,才可能真正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完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社会主义公民培养的重任。逻辑的力量来源于教育者说理的透彻性。透彻性即深刻性、彻底性,即抓住事物的根本。“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P9)透彻性的获得,首要地基于教育者对思想教育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会。只有在深刻理解和领会思想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教育者才能把握思想教育内容的精髓,才能基本预见进行这一内容的教育所可能碰到的、所必须涉及和解决的一系列相关的思想理论问题,才可能周密而深刻地讲解相关的思想理论。透彻性的获得,还基于教育者对思想教育内容以及所预见的进行这一内容的教育所可能碰到的、所必须涉及和解决的一系列思想理论问题进行深刻的、有说服力的阐证。由于教育者对相应思想理论宣讲、讲解的准确性、透彻性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整个思想教育过程中,注重思想理论本身的建设与教育者理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极其关键的。 二 政治教育的过程即政治教育活动的诸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即教育者依据政治教育的目的,择用合宜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对象接受相应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掌握相应的政策,形成相应的政治素质的过程。 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同样是教育者积极的、富有主导意义的引导、施教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从激发教育对象的政治情感出发,可以从提高教育对象的政治知识素养开始,也可以从引导教育对象的政治行为开始。但不论以何种形式开始,这一起点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引导教育对象对自身以及自己所从属的团体的利益的感知或认识。利益总是现实的,没有切身的体验或实践,个体便无法深刻感知或认识自身的利益及自己所从属的团体的利益,因此,对于个体的政治素质而言进而对于政治教育的活动过程而言,引导作为教育对象的个体参与实际的政治生活,具有根本意义,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的政治教育,是无法依赖的。在现代社会,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应该将政治教育与培养教育对象积极的政治参与紧密地结合起来。 政治教育以引导教育对象参与实际的政治生活、培养教育对象积极的政治参与为基本形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治教育的过程排斥相应理论知识的教育。事实上,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在培养教育对象积极的政治参与的同时,恰当地进行相应的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为通过相应的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教育对象才能从理论的高度来观察、思考、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来调整自己的政治行为。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有些同志工作热情高,想干一番事业,这是很好的。但由于缺少理论功底,工作中往往就事论事,不善于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不注意从政治上和全局上观察事物,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不清是非,有的甚至跟着错误的东西跑。”[4](P485)江泽民同志在这里所批评的现象,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政治理论素质对于个体政治行为选择的重要性,说明了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对于有效的政治教育的意义。政治的坚定性源于理论的坚定性,有了强大的理论武装,个体相应的政治态度与政治行为才能真正进入自觉的状态。 理想的政治教育过程的终点是教育对象相应政治意识与行为的形成,即具有相应政治素质的人的形成,正如列宁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中所指出的那样:“一切真正的革命其科学的和实际政治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积极、自动和有效地参加政治生活,参加国家制度建设的‘普通人’,非常迅速地、急剧地增加起来。”[5](P41)此外,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相应政治意识与行为的形成的要求有鲜明的直接性、时限性。与此相应,政治教育的过程与管理的过程结合的更紧密,表现出相应的强制性或硬约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