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德育思想是其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他一方面批判继承了我国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吸收融化了西方现代德育的先进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德育理论与实践不断进行回眸和前瞻,创立起一种既适应中国国情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内容丰富、原则和方法独特,不仅在我国现代教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德育的改革与创新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德育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历代统治者均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孔子主张实行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但他更主张的是“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注:《论语·学而》。),孟子也说过“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注:《孟子·尽心上》。)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也十分强调德育的重要性。1919年,他在《新教育》一文中提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就指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注:《陶行知全集》第三卷[M]第471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913年5月,他在《为考试敬告全国学子》一书中写到:“德也者,所以使吾人身体揆于中道,智识不致偏移者也,身体揆于正道,而后乃能行其学识,以造人我之幸福;学识不致偏移,而后乃能指挥身体,以负天降之大任。道德不立,智勇乃乖。”“败德之人,不得志害身家,得志害天下”,“世顾有无德而能善其终者乎?吾辈学子可以深长思之矣”。(注:《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第21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德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从以上二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陶行知先生在强调德育思想的重要性时,把着眼点放在当时严峻的社会环境中,论述了道德在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把道德的作用上升到“做人之根本”的高度。从当时的现状来分析,陶行知先生生活的年代,中国正处于生灵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机之时。国难当头,“中国的出路在何方”?这是当时许多爱国人士积极思考,并为之而奋斗献身的事业。陶行知先生从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出发,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国家万年之根本大计,而德育更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否则“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先生的德育重要性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时代是人类交往日趋频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那么中国要在新世纪步入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必须尽快提高全民的基本素质。而基本素质的提高应当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其中加强德育对于当前提高全民素质意义尤为重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持续较快增长,社会物质生活得到了空前提高。然而,这种物质财富的增长,却由于精神生活的相对滞后而日益处于失衡状态,长期以往,势必造成整个社会的畸形和价值意义的崩溃。可见,德育的功能不足或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的构筑,当以德育为其主导,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必然抉择。 二、德育的内涵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德育的目标。陶行知先生关于德育的目标论述是很明确的。他指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注:《陶行知全集》第三卷[M]第482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他还说:“真即善,真即美,真善美合一。让我们歌颂真善美的祖国,真善美的世界,真善美的创造。”(注:《陶行知全集》第四卷[M]第599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可见,求真、求善、求美是陶行知德育思想的真谛。在陶行知看来,“真善美”是一个人最理想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他在道德教育中有着深刻的涵义。所谓“真”,一是指教育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另一是指教育对象“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谓“善”是指“智仁勇”,即我国古代提倡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德精神。所谓“美”,是指“真人”的内在要求,即建筑这样的人格长城:自尊、自立、自强。在真善美三者之中,“真”是核心,由真而善,由真而美。因此,陶行知主张德育工作要教育学生在学问上、政治上刻意追求真理,使他们的个性更趋完善;在教育内容上,以真理育人;在教育态度上,以真诚育人;在教育主体上,以真人育人。与此同时,要使学生在灵魂深出“建筑人格长城”,达到个人完满发展的重要目标。 由上可见,陶行知所阐述的“真善美”与现代教育关于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相一致的。它不但关注个体的发展,并且着力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符合现代人生观的要求。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作为社会实体来说,要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作为一个价值存在者来说,又要求真、善、美的和谐人格。人的社会价值离不开社会的存在和社会的需要。教育的过程就是提高人的价值的过程。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人,就是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一个完整的人,而完整的人,不仅指身体、精神、情感、情绪和感觉诸方面的有机整体性,而且是指有机协调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方面也达到了和谐的一致。要塑造这种具有整体人格的现代人,就是采取求真、求善、求美有机的内外环境整合的教育方式。因此,现代教育要求德育工作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真善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