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世纪,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和正在广泛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高校师生作为互联网使用的主体,其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乃至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面对这种新情况和新要求,高校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 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网络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截止21世纪初我国的网民人数已逾千万,网民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达到60%左右;近年来,高校学生中的上网人数增长尤为迅速。网络成为继报纸、电台、电视之后最具有魅力和活力的开放度最高的“第四媒体”,并迅速抢占了传统媒体地盘。在高等院校中,由于网络具有信息的丰富性、快捷性及信息传播的同时性和交互性特点,已经对我国高校师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与工作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使其舆论导向的控制和管理难度增加。 第二,教育环境复杂化。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迎来了信息的全球化,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网上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产生了变化,教育不仅要面向国内,而且必须关注国际环境。这种时空上的改变,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视的现实环境。由于网络的虚拟化特点,导致其对信息内容缺乏必要的约束力,网上发布的信息常常是鱼龙混杂。一些色情信息、虚假信息广为传播,特别是某些西方国家凭借网上优势,大肆倾销自己的文化,推行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企图在网络上进行悄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网络文化霸权日渐凸显。这加剧了电子空间中国家之间、地区之间道德文化的冲突。一些国家和组织还通过网络发布恶意的反动信息,利用信息炸弹攻击他国、攻击政府,破坏其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教育环境和教育信息的复杂化特点,给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大了难度,也给受教育者的识别能力和自我约束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三,高校规模扩大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等教育并校体制改革,很多综合性大学校区规模都有所扩展,甚至由于合校出现了多个校区现象。这个局面给高校各项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对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学院学生数量成倍增长,不同校区学生居住十分分散,再加上学生政工干部队伍人员紧缺,导致传统的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进度受到影响、工作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需要探索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通过教育载体信息化将教育内容以信息的形式在网络中传输,准确及时地满足广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深入了解事由的需要。 第四,教育对象主体化和分散化。在众多的网民中,青年学生上网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他们或上网聊天,或上网游戏,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总之上网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基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成为学生获得信息、了解社会、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相关网站,自由地检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根据需要寻找相关的信息;还能主动使用电子邮件等方式,迅速与信息发布者取得联系,并且能够与教育者直接进行“虚拟对话”,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学生既可以通过上网,获取新闻信息,又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自己对这些新闻信息评头品足的看法。也就是说,他既可以是网络宣传的客体,又可以是网络宣传的主体,而且网上用户常常是分散的,这就很难用传统管理新闻媒体的方式来管理网络宣传主体,更难以把网民组织起来,像集中读报纸、念文件那样,有选择地去灌输我们需要让他们知道的新闻消息;还有一些人特别是青年学生,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忽视同现实的客观世界和人际关系交往。这种宣传主体、客体的分散性、随意性、开放性,大大弱化了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五,教育关系虚拟化。网络在我国一直呈规模性持续发展,它把社会各部门、各行业乃至各国、各地区连成一个整体,构成所谓的“网络社会”或“虚拟社会”,形成了一个相对自由的时空。教育工作者在这个自由的时空里,面对的不再是某一个特定的对象,而是针对某一种现象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受教育的对象也不是固定的,可能是一个或者是无数个,可能在同一个地方,也可能分布在大江南北。对受教育者而言,他们不需要面对直观的说教,所面对的仅仅是某一个教育者或若干个教育者发出的一种信息,受教育者可以感受到教育者主动的思想攻势,却无须直接去面对。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大家都是平等的,彼此“熟悉”而又“陌生”,“相识”却又不是真的“认识”,教育者的目的要达到,只能建立在受教育者对信息内容的自觉认同的基础之上。这种教育关系虚拟化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由此可见,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技术,其传输快捷、信息海量、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有利于更好地传播知识,拓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到师生的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相互沟通;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内涵;可以利用其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依靠互联网参与主体的平等性,缩短人们的心理距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总之互联网已经成为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改进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