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伦理学家、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是关怀伦理学的代表人物。她把关怀伦理学运用到学校教育中,作为对科尔伯格认知德育模式的反动,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关怀德育模式,现已广泛地应用到美国学校教育中,并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独特的要求,本文拟对关怀德育模式的教师专业素养思想作一梳理,以期对我国教育有所启发。 一、培养关怀理想的教育任务 (一)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关怀德育模式所认可的最有意义的关怀是帮助对方成长和自我实现。这样的关怀落实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首要身分就是关怀者,而教育目标就是在关怀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所谓的道德理想,是学生由自身出发,在与整个社会的关系中,对关怀关系中理想我的形象的认可,也就是自由地认可自己在整个关系的网络中,要做个什么样的人,要成就什么样的关怀关系。故作为一个关怀者,尤其是教育工作中的关怀者,并不是要为受关怀者设定理想的行为,而是要帮助未成熟之人或受关怀者,建立起自己的关怀理想,在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关系网络之中,成为有关怀能力的人。 (二)教学中的关怀观点 1.要有包容“教师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双重观点。诺丁斯提醒教育工作者应有站在教师和学生两方的双重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学习。任何教育工作者想要教导学生的学习,都要将学生观点包容进去,让老师的期望能融入学生的学习动机中。 2.不是让学生学习喜欢的,而是学生会去学喜欢的。诺丁斯指出教师并非要顺从学生的意愿去教学生想学的,而是使学习内容安排成学生喜欢学习的,这才是融合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教育观点。如果小孩被强迫去学习他不喜欢的,小孩常选择反对自己,他们将所做的合理化,这样做会使他们变坏,会使道德理想的堕落合理化。 3.道德情意需要在教育活动中积极培养。关怀德育模式借助教育的力量,去保存并加强人性中温柔敦厚的潜在的一面,以情意作为道德实践的发动基础。但情意的唤起和呈现也是稍纵即逝、不可捉摸的,因此积极培养和教育的工夫,显得格外重要。关怀德育模式要求积极地开放与接纳,并寻求在学习中进行理想我的自由建构。 4.关怀德育模式是一种照顾现实的理论。关怀德育模式之所以是实际的,在于它是以现实经验中培养理想的关怀关系为基准,故保持坚强有力的关怀者——先能关怀自我——是其先决条件。承诺要成为关怀者的人,一方面要在平时多作培养情意接受的功夫,以加强自己可以开放和接纳的深度;另一方面也要在建构关怀关系的道德实践中,去体会其中情感、情绪的反馈,以觉察到自己能付出关怀的限度,适可而止,来保持关怀别人的理想和实力。 5.保持自己关怀的人性力量,不做迷失的关怀者。关怀者应觉察自己真实的感受,去辨别关怀的理想是否在不当的付出中。与其使关怀成为一种负担而边付出边埋怨,不如先关怀自己,为自己的理想和能力保留再生的空间。先将关怀的步调调整为最小的,但却是最实在的关怀,然后在休养生息间,再去培养自己的关怀情意和实力。因此当我们选择不关怀时,其理由是要保存住自己关怀的人性力量,不做迷失的关怀者。 6.经营接纳氛围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老师要懂得接纳的艺术。在教学中,老师要创造出让学生获得学习中自由感的机会,但不是放任或完全由学生自己去摸索,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接受,让学生勇于追求,敢于面对挑战,放手尝试在安全的学习氛围中冒险,追求学习的成就感。学生感受到被接纳,才能在学习的自由感中,去发挥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在学习中肯定自我,接纳自己,进而能敞开心怀,去接纳别人,这就是培养学生关怀理想的契机。 (三)教育专业要求 1.去除专业化的教育。诺丁斯主张教育应该走向“去除专业化的教育”,但诺丁斯特别强调这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去降低师资品质,或使教师失去专业自信以及与专业的隔离。而是要去除专业化的分类方式,不是由学科专业来主宰学生学习的内涵和价值。这种非专业化教育的思维,其实是一种更高的理想,也就是要求教师有更为专业的能力表现,但去除了“知识专业相”。教师除了对教材要非常熟悉外,更要对于学生与学习知识之间的关系能作敏锐的观察及细腻的感受,而非将教学任务止于以教导学生去作教材的背诵吸收为主,故是不显“专业相”的专业。教育的成果,不是内容的记忆程度,而是人实践态度的改变。 2.师资考核要更为谨慎严格。要转向非专业化教育,一定要伴随着谨慎地考核教师的凭证,因此在师资培育和新任教师或实习制度的评价上,要考虑下列的原则:第一,要成为一位关怀者,必须具备两方面的素养,一方面对学生的表现有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对教学领域的内容了如指掌。因为如果老师对教学的内容还不能掌握,她就不能将注意力都放在学生身上,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个别差异的。第二,新任教师前三年可跟着资深教师学做教育的关怀者,在这段类似学徒的期间,资深老师示范为关怀者,可以提供新老师有力的实践关怀示范。 二、增强关怀理想的教育方法 (一)榜样 榜样是教师在教育专业的表现对学生有示范作用的一种承诺,即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增进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位将关怀内化至其行事态度风格之中、显示关怀的气度与风范的好老师。当学生在师生的关怀关系中,得到良好的人格培养之环境时,他们的各方面学习也会跟着在稳定中成长。而要创造一个关怀的身教氛围,教师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有专业的警觉才行。教育中的关怀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小心呵护学生未成熟的身心,二是在关怀中,示范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关怀的态度,培养关怀的能力。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接受。道德教育要有成效,不在于花多少时间对学生说教,而在于师生关系中蕴涵着的道德内涵,即关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