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者来信”到群众运动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以后,延安在政治、新闻和文学等方面完成了新意识形态的基本建构。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新意识形态所能产生的影响还非常有限,但在延安力量所及的地方,它已经成为相关工作的主要思想来源,1943年重庆的“才子集团”受到批评,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延安已经完成了新意识形态的建构工作。在文学界,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主要指导方针,以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必须严格按照它的思想来重新建构。胡风后来的命运,实际上就与他没有及时与这种新意识达成平衡相关。 汉娜·阿伦特曾指出过,所谓”意识形态”,它的原词含义,是指一种观念的逻辑。它的题材是历史,从“观念”的角度运用这种主题材料的结果,不是关于某种事物“是什么”的一套陈述,而是展开一个经常变化的过程。意识形态对待事件过程的态度,是将它们看做应该遵循它的“观念”所揭示的逻辑“法则”。各种意识形态都伪装知道整个历史过程的各种秘密——过去的秘密,现在的缠结,将来的无法预测——其原因是各自观念中内在的逻辑(注: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林骧华译,引自思想评论网页(http://www.sinoliberal.com)。)。意识形态思维的特点,是将事实都组织进一种绝对逻辑过程,这种逻辑过程从公理上接受的前提开始,从中推论一切事物;也就是说,它展开的那种连续性在现实范围里根本不存在。推论可以从逻辑角度或辩证角度展开;在这两种情况中,它都涉及一种连贯一致的论证过程,因为这种论证是根据过程来思考的。 1949年7月6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可以视为从制度上对文学艺术工作者的第一次整合,这次大会完全以新意识形态为主导,它的主要力量是“延安知识分子”。作为“左翼知识分子”主要代表的胡风,在这次会议上备受冷落。茅盾在会议上的讲话,本来邀请了胡风参加起草,但“胡风先生坚辞”(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67页,新华书店,1950年3月。)。胡风向中共中央申诉自己的问题时曾提到过“有些同志(包括丁玲同志)埋怨我不早些去延安,否则文艺工作的情况会要不同一些”(注:胡风:《三十万言书》,47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胡风没有参加过延安整风,对于新意识形态的作用没有亲身感受。他只是从自己的思想和创作中理解文学艺术,他不知道新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所以才导致他后来的命运。因为胡风不能接受那种“将事实都组织进—种绝对逻辑过程,这种逻辑过程从公理上接受的前提开始,从中推论一切事物”的做法。 第一次文代会的大会宣言中说:“从‘五四’以来,中国新文艺运动已历时三十年了,在人民革命斗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尤其是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开始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相联合。这些年的经验证明了毛主席文艺方针的卓越的预见与正确。文艺工作者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结果,使中国的文学艺术的面貌焕然—新。我们感谢毛主席对文艺的关心与领导,今后我们要继续贯彻这个方针,更进—步地与广大人民、与工农兵相结合。只有首先向人民群众学习了,才有可能教育人民群众。我们的工作,必须在人民群众的面前取得考验。”(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148页,新华书店,1950年3月。)这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只抽象出了—个“在人民革命斗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的说法。它的逻辑是自设的,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和发展的事实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五四”的领袖是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而这些人都是新意识形态要排斥的。另外,夸大个人和群众作用的逻辑也是以“公理”为前提展开推论的。 第一次文代会很快就在新意识形态的支配下,完成了它的思想和组织形式。以后文学艺术的领导和政策解释权力全部成为新意识形态的必要组成部分。这种新意识形态在初期开始自己的工作时,总是要以群众的名义。它的具体形式就是“读者来信”。 1949年以后,许多对文学作品和作家的批判运动,在最初都是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开始的。这种“读者来信”有两个特点。第—,它是真实的读者来信,因为暗合了新意识形态的要求,而被利用;第二,这些“读者来信”已成为新意识形态发动群众运动的主要工具。它不是真实的“读者来信”,而是以“读者”的名义编造的。《文艺报》最早对胡风的批评就是从“王戟”和“苗穗”开始的(注:《文艺报》1952年第13号(总66期),38、3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这两封“读者来信”的真正作者是当时《文艺报》的编者(注:晓风编:《胡风路翎文学书简》,34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这样的现象在中国文学批评中,普遍存在。阿伦特认为,靠这种新意识形态进行统治的地方,它建立全新的政治制度,摧毁一个国家所有的社会、法律和政治传统。无论它的意识形态来自何种具体的民族传统或特殊的精神根源,它总是将阶级转变成群众,撤换了政党制度而用群众运动来替代政党制度。它在文学批评上的变种,就是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发动更大的群众运动。在所谓的群众运动中,贯彻新意识形态的所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