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作为一种探索未来的活动在古代已经出现,当今社会,预测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和科技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思想预测是社会预测的一部分,是指预测者根据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根据感知和获得的有关现象及信息,合乎逻辑地推测人们思想观念、行为变化发展的趋势或可能性的性状,把握思想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测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之一,思想预测为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和规范提供了依据;对进行预防教育,争取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提供了保证。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面临新的经济、政治、文化中的种种新境况,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必须重视思想预测。 一、思想预测的理论根据 (一)思想预测的哲学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类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向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逐渐靠近、逐步深入的过程。认识的这种特性导致了认识的超前性,即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已知的、过去的、现在的事物,而且也可以预测和认识未来的、将来的事情。列宁曾经说过:“神奇的预言是童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能认识人的过去、现在的思想情况,而且也能够超前地探索捕捉人们将来的思想发展变化的趋势。 从唯物主义历史观来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动机是各式各样的,“有的可能是外界的事物,有的可能是精神方面的动机。如功名心、对真理追求的热忱、人的憎恶,或者甚至是各种纯粹个人的怪想。”(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248页)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历史唯物论揭示了对人们思想动机起支配作用的规律,即:人们的一切思想动机最根本的动因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利益。“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注:《马克思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第103页)掌握这一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者便可以深入社会生活认真调查研究,详细分析,注重内隐性的思想活动,从而预测人们思想发展变化的趋势,达到调节和控制的目的。 (二)系统科学为思想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撑。思想预测并不满足于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预测不仅要对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的可能性做出一般性的描述,而且要对未来一定时间内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各种指标做出定量的推断和测算。这种推断和测算必须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又要具体而精确。系统科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哲学认识和对教育发展的定量描述和推算之间架设了一个桥梁。系统科学方法可以把事物普遍联系与发展的辨证过程具体化、模式化,提供建立数学模型,精确地描述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过程的基本框架,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和信息反馈。 二、重视思想预测的必然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变革与巨大进步。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已经成为当今知识领域的普遍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吸收了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采用成果,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的学科确立起来,走上了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要求在内容、形式、方法和机制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思想预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方面发挥着如下重要的作用: (一)为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提供依据。计划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对未来所做出的安排和部署。一个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要经得起现实情况和未来情况的考验。经得起未来情况检验的计划必须首先通过思想预测,对未来的思想状况进行陈述。这就是:认识和控制思想发展的不确定性,尽可能降低对未来的无知程度;使计划的预定目标与可能变化的社会环境基本保持一致;事先了解计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结果,即经过教育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的。思想预测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的情况以作为制定计划的依据,而且可以事先对计划进行评审。 (二)对进行预防、争取主动提供保证。对已经发生的思想问题,教育要有针对性;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思想问题或意外事件进行预防,把教育工作做在前面也要有针对性。后一种针对性离不开思想预测。重视思想预测,对事物的发展态势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出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可预见成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动态性问题中,见微知著,未雨绸缪,防止“扦格而不胜”,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高瞻远瞩,改变被动局面,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三、重视思想预测的现实必要性 当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布莱克曾指出:现代化是一个创造和错位并举的过程,它以人的错位和痛苦的高昂代价换来新的机会和前景。当前,我国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竞争方式和个性追求多样化日趋明显。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也日渐具有更强的多样化和多变性,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新挑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更为广泛的新课题。在思想道德领域由“唯书”、“唯上”、“平均主义”转变成多类型、多层次、多趋向的复杂状况;在价值观方面,人的价值趋向、行为准则出现重经济、重物质、重实惠、重消费、重市场的世俗化倾向;在生活方式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质与量呈现显著变化。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弱势群体问题。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社会变革加速的过程中,必然要衍生的一类群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资源的市场配置就愈完善,市场和社会竞争就愈激烈,一些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就会沦为弱势群体。目前,弱势群体的存在已经是改革和发展中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突出问题。据国家民政部公布的权威统计,“非通过救济难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的城市居民占全国非农业人口的4.6%。就是说我国目前城市的贫困面是4%左右。”(注:李明锦:《我国城市贫困群体解析》,《党政干部文摘》,2002年3月)弱势群体的出现,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其显著的特征就是思维原点呈现出消极性,思维发展呈现出激变性。面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超前性,强化思想预测,在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有预见性地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