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深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已经不可避免,它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双重影响也是显而易见不能回避的。在网络时代,谁能尽快掌握并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的教育和科技竞争,乃至在国家间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提升民族精神和国家实力。因此,在坚持继承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必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重要性,尽快适应时代要求,趋利避害,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更具生命力。 一、正视角色 转变观念 在高校,教师与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因素,两者的关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核心的关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具有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决定权,对学生有目的地施加影响,以使学生品德向正确的方向转化;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其主要任务和活动方式是学习、接受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素质。而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虽然有受动性特点,但这种受动性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带有明显的能动性;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双边互动,他们的关系应是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关系,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好效果。然而,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学生仍然是完全被动的、毫无选择地接受教育,缺乏主体意识,能动性很难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民主、平等也只能停留在形式上和口头上。网络时代,教师与学生真正实现了互动的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主体意识才会上升。 首先,网络资源是无限的,不会因过度使用而减少。在网络社会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学生都可以平等地在网上获取信息资源,学生消除了顾虑,平等地在网上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实现真正的民主,这样将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好。 其次,网络时代,教师不再是最主要的知识源,学生从网络上得到的信息将比教师头脑中的知识多得多。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选择和创新的学习空间,学生成为网络时代的主体,当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双边互动得以在全新的环境中展开,这样有助于教师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总之,网络时代,教师和学生真正实现了互动的平等的、民主的关系,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为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应尽快转变观念,在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规律和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扬长避短,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二、发挥优势,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整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因环境、时期、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传统的思想方法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曾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时代,我们仍要继承这些传统的方法,通过创新整合,赋予其新的内容,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1.说理——对话法。说理方法是通过阐述某种思想理论去说服人和教育人的方法。其核心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正面说服教育,从提高思想政治品德入手,引导人们分清是非,以理服人。这种方法常常采用讲解、报告、讨论、阅读书籍报刊等方式进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灌输法。虽然这种方法简单生硬,单纯灌输式的说教易于产生某些逆反心理。但由于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不能依靠学生自发产生,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因此它在今天的网络时代仍应继承。但要利用网络的优势,引入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这种说理——对话法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首先,网络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信息,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快速地收集和调动与教育内容相关的最新信息和资源,作为对话的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并通过网络传播,以对话的方式讲道理,以理服人。其次,网络的交互性、平等性、自由性的沟通,使不同地位、身份、年龄的人都可以上网参与讨论,而且使大学生们能够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参与对话,也使教师通过网上对话式的平等交流,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观点,便于教师在对话时对某一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讨论,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平等对话的交流中,缩短心理距离,减弱抵触情绪,教师所说的道理就容易被接受。这种利用网络优势将说理与对话进行创新组合比传统的单纯的说理(灌输)法效果要好得多。 2.实践——模拟法。实践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实践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经常采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社会考察等方式,使他们能正确运用和检验有关理论、政策。比如可通过参观圆明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经费、实践基地和专门组织,因此,单纯的实践法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网络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难题。网络具有共享性和虚拟性,可以通过设计模拟实践、模拟访问、模拟调查等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形象、生动、直观的多媒体仿真画面,使人们犹如身临其境,可做到寓教于乐,达到现场亲身实践效果,也易于被学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