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探索作为治国方略的“以德治国”思想的特点及其意义,对于我们逐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模式,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顺利完成党在新时期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以德治国”方略的理论特性 治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它包括治国方针、理论、途径和策略等内容。治国方略指的是治理国家的全盘计划和策略。古今中外有不少政治家和思想家在治国实践和治国理论中提出过“德治”的思想。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思想是人类思想上“德治”理论的传承链条,有着自身鲜明的特性。 1.科学的德治理论 在西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就包含有丰富的伦理内容,他把道德视为政治的基础,以德治为主轴展开了一幅政治学说的画卷。在中国历史上,早在周王朝建立后,周公根据商朝滥用刑罚最终导致灭亡的教训,就提出了作为一个统治者一定要“以德配天”、“敬德保民”和“明德慎罚”的德治思想。春秋末期,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说,开辟了中国德治论的先河。战国时代的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把它进一步明确为“仁政说”,成为了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道德与政治的关系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片面夸大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同时又充分地肯定了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强调道德作为统治手段的功能。列宁也非常重视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曾经发表过许多关于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的论述。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观,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道德基础,还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彻到国家的行政管理中,为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提供了伦理精神支柱。实行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同样重视道德的社会功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高度物质文明与高度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他曾经多次强调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定“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如一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要求全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大力弘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二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三是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四是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五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不懈奋斗”的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伦理精神。2000年6月28日,他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也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经过长时期的深思熟虑,他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这种治国方略,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特别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关于治国思想的优秀成果,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从治国方略的高度科学地概括了道德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前瞻性,是将邓小平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新结晶,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上闪耀着里程碑的光彩。 2.独特的道德体系 如上所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德治思想早已有之。但是,“以德治国”方略中所说的“德”,既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道德,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道德,而是一种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种道德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前瞻未来,对改革开放的道德实践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客观规律的反映,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从根本上同其他社会形态的道德区别开来;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体现了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涵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为道德评价标准,体现了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样,是从未出现过的新生事物,它顺应时代的要求,反映人民的愿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倡导、实践这种道德,能够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