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由于科技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实际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推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归根到底是一个全球经济市场化或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背景之一,而且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重视的教育内容。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不加强对经济全球化的研究。 经济全球化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l.经济全球化以生产全球化为主要特点。它包含生产、金融、科技三个方面的全球化,从而形成了世界性的生产体系。比如,波音飞机是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1600多家公司生产的零部件总装而成。可口可乐饮料在世界各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这样就加深了国际分工与专业协作。许多行业,如果没有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单靠本国力量来完成生产的全过程,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不合算的。 2.对外投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随着垄断资本的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扩大,进行资本输出,对外投资办厂,成本低廉,利润更大。于是,投资的重要性大大超过了贸易的重要性。从国际直接投资来看,1983~1995年,年均增长17.2%,约为国际贸易年增长率的一倍。如美国1994年外贸出口为2350亿美元,而该年其在海外投资形成的总销售额即高达一万亿美元。 3.资源配置更加市场化、便利化。国家、民族、地域等障碍都被跨越。原来的国家主权的权限和运作受到冲击而有所改变,有的还会导致国家经济安全受损。 4.各国经济的依存关系进一步加深。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和主导力量。据联合国《1997年投资报告》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4万个跨国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附属企业,它们控制了世界生产的1/3,世界贸易的2/3,掌握了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70%,控制了全世界专利技术的70%……。由于资本的自由跨国流动,各国经济联系十分紧密,以至于一处发生金融危机便会危及四邻乃至更大范围。 5.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来自科技进步。在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下,世界经济增长大大加快。 6.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双赢”是一种试图改变现状的期望和可能。当前的事实是严酷的: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发展中国家中最贫穷国家的数量较之20年前增加了1.4倍,从20个扩大到48个。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加剧,一些贫穷国家,相继沦为边缘或半边缘国家。 二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影响具有双重性。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 1.由于市场国际化,有利于我们根据自己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来合理配置资源,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我国主动融入全球化,加入WTO,为的是发挥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增强竞争能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比较优势,也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宽阔的舞台。 2.有利于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可以吸取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一方面尽量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力争高起点;另一方面,尽力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尽快进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3.可以促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我们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能促进我们加快经济、政治等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它将有利于我国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迅速增加物质财富和更快地改善人民生活。 4.有利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是在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中发展的。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促进我们开阔视野,吸取精华,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然带来更多的教育内容,扩大人们的知识视野,必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也是严峻的: 1.由于基础落后,我国将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强大的科技、经济、军事优势的压力。西方在经济全球化中推行“西方中心主义”,“美国中心主义”的战略,使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加剧。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的“红利”,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仍饱受贫穷之苦。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比为30∶1,现在已上升到74∶1。资本主义扩张导致一些人的信仰严重失落。中国要想不沦为边缘、半边缘国家,就必须勇敢地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加快发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2.资本主义固有的制度性矛盾可能会随着市场的扩展扩散到全球,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面就很广。 3.随着世界范围内两极分化加剧,在政治格局中,多极化与单极化的斗争将会出现新形式。美国利用科技、经济渠道加紧向社会主义国家推广其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价值观,妄图建立单极世界。当前,意识形态斗争变得空前复杂,被渗入和掩盖在经济、外交、文化、社会、政治交往等各方面。如炒作“全球意识”,鼓吹“用全球意识取代马克思主义和放任主义”,鼓吹“媒介是今后社会发展的惟一动力,是划分社会形态的惟一标准”等反马克思主义的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