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源远流长,发展到现在支撑情感教育的核心理论观点和方法基本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观点和方法无疑是正确的、管用的。但片面强调主体即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情感付出,忽视工作对象接受情感的培养,形成情感主体化,必然影响情感教育的效果。因此,今天的情感教育,不仅需要以情感来促进教育,更要强调情感本身,即把教育对象积极情感的培养成为情感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积极情感的内涵 情感是主体在同对象发生联系时所形成的态度和体验,是对事物和人的一种好恶倾向。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不同,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对社会是否有利为标准,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所谓积极情感,就是人自觉的、先进的、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有利的态度和体验。一般来说,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一是美感,即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的内心体验。利己主义者以实现“自我核心”获得美感,享乐主义者以追逐感官快乐获得美感,实用主义者以“方便”、“有用”获得美感。而积极的美感与这些是根本对立的,它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不仅注重仪表、容貌和举止,而且注重德识才学、兴趣情操和思想境界;它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不仅注重欣赏美的表现形式,而且注重欣赏对美的内容的分析体验;它是享受美与创造美的统一——不仅注重对美的追求和享受,而且注重对美的自我塑造。 二是义务感,即承担社会、家庭和职业责任所引起的现实感受。积极的义务感是对社会、家庭和职业负责的态度,是在得到社会关怀、家庭温暖和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对社会、家庭和职业的回报和“反哺”。它以自觉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为核心,体现的是权利与义务的高度统一。人的积极义务感既有其普遍性,也各有其特殊性。比如遵守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爱岗敬业,就是对全社会成员积极情感的要求;而诸如军人在战场上勇于流血牺牲,在平时对经济利益、安逸生活、兴趣爱好、职业选择以及天伦亲情的牺牲,则是对特殊社会成员积极情感的个性化要求。 三是集体主义情感,即对生活在其中的集体、组织进行评价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它以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维护集体利益一致性为基础,依其感受的强弱依次表现为:对集体的依恋和归属感,把自己定位为集体的一员;自觉遵守集体的行为规范,按照组织的要求去统一行动;关心集体的利益,积极参与集体的一切活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为集体增光添彩并自觉与损害集体的言行作斗争;深厚的同志友谊感,与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团结协作、同甘共苦、共同奋斗。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舍“小家”顾“大家”;在生与死的危机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就是这种积极情感的集中反映。 四是爱国主义情感,即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国际地位、发展进步进行评价时所持的主人翁态度和情感体验。它是符合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取向的情感,包含对侵犯祖国利益的一切敌人的憎恶和愤恨,以及对有利于祖国的言论行为的赞颂和喜悦两方面。在和平建设时期,它表现为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和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和爱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在战争等非常时期,它表现为对敌恨、对己爱,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二、积极情感的意义 为什么要重视培养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积极情感?这是由积极情感本身的价值,以及它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 (一)积极情感为树立和实践崇高理想提供内在动力。树立和实践共产主义理想,除了理性的灌输和实践的教育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具有一种自觉的肯定、向往和追求理想的情感力量,而这一力量就是积极情感的产物。这是因为:①没有积极情感就没有对理想的追求。理想是对社会生活的理智追求,而理智追求总是以情感的追求为必要条件,理智的肯定与否总是以情感上的爱憎为前提的,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注:《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55页。)积极情感是灌注于理想中的血肉,是产生不可遏止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热情和行为的动力源泉。②没有积极情感就没有对理想的实践热情。黑格尔说:“要是没有情感,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注:转引自《军人美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积极情感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之上的人的自觉要求和愿望,是人的内心指令。它可以形成变思想为行动、使动机产生效果的强大推动力。正是具有了积极的爱国主义情感,无数革命先烈才以无所畏惧的精神去实践爱国主义的理想。反之,那些不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的汉奸、卖国贼,无论怎样教育,也不会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自由牺牲奉献。③没有积极情感就没有追求真理实践理想的自觉精神。一切成功的教育,无不着眼于启发自觉。而自觉的积极情感,正是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的目标。当这种自觉精神转化为追求和实践理想的行为时,其意义将是十分深远和极其巨大的。黄继光在战斗胜败千钧一发之际敢于以肉身堵住敌人的枪眼,徐洪刚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敢于直面歹徒的利刃,不都是积极情感所产生的自觉行为吗?可见,积极情感正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塑造“四有”新人的内在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