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的工作。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1]那么,在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变化的时期,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怎样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呢?怎样达到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要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1 ]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课题。本文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方法进行探讨。 第一,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 调查研究就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经过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再经过分析和综合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并对以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材料。 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大力提倡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把党的工作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1930年5月, 毛泽东写了《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 提出“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等科学论断,号召“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在毛泽东的大力倡导下,社会调查成为共产党的重要的工作方法和认识路线。 调查研究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对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它使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获取到第一手有关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信息,再通过分析研究思想信息,从而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内在规律。 人的思想状况是复杂的,它既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既受某些的、基本的因素的影响,也受一些临时的、自发的因素的影响,这种思想状况的复杂性制约着人们行为的复杂性,人的思想状况可能通过激烈的言语表露出来,可能通过某种行为表露出来;它也可能是隐蔽的、千变万化的,掺杂于人的行为之中,隐含在消极的沉默中;或者因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某种地位或权力,他不敢或不愿当面表露,而在其它适合的场合却以一种情绪影响着周围的人或事,因而是不易把握的。这种复杂性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大的难度,因为如果不了解教育对象的真实思想状况以及这种思想状况产生的原因,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漫无目的、牛头不对马嘴,就成为无的放矢,不可能取得实效。“对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思想问题,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武断的说法是不行的。”[2]所以, 思想政治工作要使自己的工作有针对性和取得实效,就必须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之前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做工作要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而情况明是第一条,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基础。只有在掌握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看出趋势,把握动态,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目的性。 为了做好调查研究,得到真实信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相信群众、深入群众、放下架子,平易近人。毛泽东同志认为:要做好调查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3]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教育者,在面向群众作调查时, 能否以平等的身份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交上朋友,能否当好“学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敢讲话、讲真话,理解并尊重他们,这是调查能否成功,教育是否有效的首要条件。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4]谦虚谨慎, 舍得花时间精力,与群众促膝交谈, 甚至走访群众家里,亲切、自然, 取得群众的信任,在和谐协调的气氛中得到真实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如清人赵藩在成都武侯祠中的对联中所说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而审势,则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真实情况,而攻心,则是根据真实情况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所期望的实效,才能真正解决思想问题。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与制度建设和管理的有机结合,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条件 思想政治工作是说服教育工作,是转化人的工作。但它不是万能的,并非对所有人、所有事都能奏效。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及广泛性,还离不开制度建设和管理的作用。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管理之中,管理之中辅之以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和必要条件。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有着共同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邓小平理论为旗帜,解决人们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自觉地为实现当前的和长远的革命目标而奋斗的工作,“是依据一定的事实与道理去影响人的意识与行为的一种实践活动”。[5]其目的是使人们能自觉自愿地按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为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而管理的目的则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其行为按照公共的要求、社会利益的需要,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集体的成员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为着努力的方向而行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贡献。显然,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并非排他的,这是二者的共同基础和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