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诸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当前,我们亟需增强网络阵地意识,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主动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这个新阵地。 一、发挥网络信息优势,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信息网络不仅是一种高技术手段,而且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潮流。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现代化,就不能落在时代潮流之后,被潮流“拖着走”,而应主动跃入其中,使其更好地为我所用。只有借助网络的优势,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拓宽阵地,增强活力,保持优势。 网络的第一功能无疑是扩大信息量,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它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思想政治工作取材困难的状况将成为历史。过去我们每每开展教育,常常要从已往的报纸、文件和旧书中寻找素材,收集资料,致使有些教育内容滞后,信息量有限,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借助电脑网络,我们可以在大量有关信息资源中精选有针对性的、最新的时事材料、理论成果、名家高见、典型事例,将其下载制成优美的教育文本,以备访问、浏览,或直接使用电脑网络就可以实施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受教育者扩大视野,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提高境界,从而达到以往未曾有过的教育效果。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网上出击的主动性,我们必须建立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网站,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并且要有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库的支持。通过开发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在网上的信息流量,定期更新、丰富信息资源,保持信息的生机与活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上网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信息应避免以往呆板枯燥的模式,可充分挖掘电脑多媒体技术的潜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比如,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育之中;把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等政治性教育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送入网络,起到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的作用,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甚至可以将社会准则、价值观念等“嵌入”电脑娱乐游戏之中,以利于青少年在学习、娱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牢牢占领网络阵地,教育更多的网络受众。 二、开展网上思想交流,把思想政治作细做活 目前,随着宽带网络技术的出现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采用,信息网络在我国出现了大发展的势头。据报道,今年6 月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1690万人,预计年底前将远远超过2000万人。信息网络系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把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乃至整个世界连成一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上网络可以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交流模式,并可以交替“说”、“听”,因此它有着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点,是适应未来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场所。现在,网上活动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重要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思想政治工作者主动上网,就能找到工作对象,找到工作阵地,就能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家”。由于网上可以“匿名”进入,“网民”都以平等的身份进入互动交流,这样人人都可以敞开心扉说实话、道实情,自由发表意见和见解。从而,网络这个桥梁使我们得以更迅速、更广泛、更确切地了解对象的思想情绪、思想动态和利益要求,掌握其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影响和行为引导。如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都可以设立电子信箱进行网上答疑、政策咨询、问卷调查和思想交流,对“网民”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现实思想问题进行疏导,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释疑解惑,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战胜困难。可以利用电子公告牌(BBS)这个开放园地, 与“网民”共同探讨理想信念、处世态度和做人道理,就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通过互相切磋,思想交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觉悟的目的。在这方面,复旦大学等校园网“网上辅导员”的出现,就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针对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心理疾病比较突出的状况,我们可以开通网上心理咨询热线、心理服务网站,利用网上虽然不能面对面,但却可以心贴心的机会,通过沟通感情,建立相互信任,使对象毫无顾虑地倾诉平时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惑,帮助他们打开“心锁”,克服心理障碍,消除自卑,放下包袱,建立自信,优化心境,从而养成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可见,网络阵地的开发利用,为我们通过与工作对象的坦诚交流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其效果是以往面对面谈心、上大课、开小会所不能比拟的。 三、净化信息网络环境,抵御有害信息的侵袭 信息网络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它使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得到了空前提高,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和视野拓宽,满足了人们的知识、信息和精神需求,提高了人们的活动效率和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的能力,大大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它的积极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信息网络也是一柄“双刃剑”,集祸福利害于一“网”。它在使人们受益无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思想政治工作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互联网是开放的,网上信息自由流通,跨国界传播,这固然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但网上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所有这些信息全都交织在一起,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难以分辨。而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其思想、观点极易受到网上信息涌流的影响,使其既可能向积极进取的方向发展,也可能走向消极、落后的状态。当然,大量健康有益的网上信息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成为人们进步的动力。但网上的信息浊流也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侵蚀人们的心理环境。这些有害信息既有露骨的教唆和反动的宣传,也有潜移默化的渗透。尤其是境外一些包装精巧、修饰华丽的淫秽色情和暴力信息,多辅以迷人的形象、刺激的场面和离奇的情节,对青少年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和欺骗性。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社会信息的自主选择意识大大增强,但对网上信息的正确辨别、判断和选择能力还明显不足。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正确导向,有些意志薄弱者特别是青少年,就可能在不良信息的情感威逼和暗示作用下,由欣赏而走向趋同,由无意识模仿走向有意识追求,以致成为信息浊流的牺牲品。 应当看到,网络本身只是一种载体,一种场合,关键在于如何趋利避害。大意放纵固不可取,因噎废食更行不通。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动员各方力量切实解决问题。比如,在网络管理和网络技术方面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强互联网的国际出入口信道管制和监督,开发能够滤除有害信息和垃圾信息(即无用信息)的软、硬件,限制对某些有害信息源网站的访问,出台禁止网上传播有害信息的相关法规等。除了采取这些技术手段加强信息管制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在网上的信息流量和信息质量,营造浓烈的正面宣传的氛围,造成强有力的正确舆论态势,对网上受众的思想形成一种大趋势的引导,还应对网上有害信息的冲击进行坚决的驳斥和回击。同时,网上、网下两个阵地都要利用好,建设好,教育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网上吸取有益精神食粮的同时,一定要学会“思想保健”,苦练“内功”,固本培元,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辨别能力,增强对网上信息的正确选择能力,对有害信息能够顶得住诱惑,守得住“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