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通常说某项工作提高了效益,就是指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尽管有许多不同,但同样都体现着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都有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必须遵循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得到最大的劳动成果这一基本原则。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效益,是指以最少的工作在最短的时期内取得最大的预期效果。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保证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连战败了的国民党人在总结其失败教训时也曾说,他们失败并不在于武器的优劣,而恰恰败在了共产党的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之下。但是,由于人们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其内在的规律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认真的研究,往往感到思想政治工作是无形的,任务是虚的、软的,没有明确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因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难以作出准确的评价。为了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真把握其特点,探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途径及其评价标准。 (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既要受到纵向社会历史的影响,又要受到横向现实的影响。因而人的思想不只是千姿百态,而且经常处于变化的动态之中。这就规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有着不同于经济工作效益的独自特点。 (1)思想政治工作的暂时无效性与潜在有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有迅速见效的,也有日后见效的,但多数表现为后者。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不可能象经济工作那样在一个或者几个生产周期中就可以得到比较充分、明确的体现。它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且时间越长,体现得越充分。在高校工作中,衡量一个大学生思想素质是否提高,不能仅仅看他的一时一事,而要看他在校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长期的实际行动及其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大学生在校期间要不断地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这些信息使他们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而正是这些内在的内容,逐渐支配着他们的外在言行。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需要时间。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寓于他们思想的无形变化之中。对某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一时看似乎成效不大,只能说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内在性”,是一种特殊的劳动,但这种劳动产生的效益和价值是无法直接显示的,不是靠一、二次的工作所能见效的,需有赖于较长时间“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以及在充分相信人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的前提下,通过说服教育使教育对象获得内心的认同。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不具备法律所具备的外在强制力,但它的教育方式符合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一旦为学生所接受,所产生效果又远非法律等手段可比拟的。我们不能被思想政治工作暂时无效性的现象遮盖住对思想教育所产生的潜在有效性的认识。 (2)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有效性和间接有效性。直接有效性即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现实效果。这里引用一则外军事例。美国海军军舰首次来华访问时,美国为三艘军舰的394名官兵编写了一本《水兵导游指南》小册子。册子把许多军规融汇在生活之中,“不要饮酒过量,中国人都鄙视醉汉”,“如果有姑娘对你很友好,或者好象对你有意思,其实不然,她可能是出于礼貌或者是寻找机会学习英语”。这些强化了水兵的道德感和自尊心,结果,美国水兵在青岛的表现果然规矩。正如外电所报导的,他们“表现之好是前所未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直接的效果。根据心理学波及心理原理,每个人的思想情绪都会受到他人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他人。就象水波,波波相连。上述小册子中并没有用命令的口吻,使人易于接受,在这非压力环境下,道德感、自尊心限制了部分水兵活动,有效地防止了“越轨”行为的发生。“心理波动”感化了大多数水兵这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间接有效性。 (3)思想政治工作群体有效性与个体无效性。在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多数大学生提高了思想认识,激发了他们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而刻苦学习专业文化课知识的自觉性。在接受高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大量社会信息的过程中,他们的求学态度与思想方法也不断向科学性方面提高,并自觉培养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观察问题的能力。求知欲、成才欲极强。思想政治工作在群体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心理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种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个性倾向性方面,也表现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是万能的,其作用和效果要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因而思想政治工作对一部分人效果不明显。如有少数大学生由于人生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是不顾家庭的生活条件,贪图虚荣、讲阔气,过份追求吃喝玩乐,或迷恋于花前月下,或浸泡在游戏机中。特别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阶段,有些人注重以物质手段来解决现实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对他们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有的成效甚微,有的甚至无效。这种群体有效性和个体无效性在日常生活中不乏其例。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不景气现象并非表明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无作用,而是说明思想政治工作从教育形式到内容都必须作一番改革。不能因个体无效性而看不到群体有效性,更不能因个体无效性,而否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 (二) 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而人的性格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尽管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但更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往往是相对的。它既相对于某个人的过去,即纵向比较;也相对于互相之间的横向比较。例如,某校A、B两个大学生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对遵守校纪校规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上午第一节课时常无故迟到,政治辅导员对他们同时进行了耐心的校纪校规教育。经过教育,A、B二人思想认识有所提高,A生从每月迟到9次减少到4次,B生从每月6次减少到3次。虽然A生每月迟到的次数仍然多于B生每月迟到的次数。但A生进步的幅度相对B生要大一些。也就是说,同时进行的校纪校规教育在A生身上体现的效益比B生相对的大一些。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犹如物理学中的相对运动一样,是通过不同的参照物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