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和责任感是人的心灵深处的东西,其培养必须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持续不断。一代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爱心和责任感的培养更是如此。 去年以来,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都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地方搞得有声有色,形式多样,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活动开展起来了,如何坚持下去,特别是如何深入下去,这是新的一年需要解决的问题。 爱国是人的爱心和责任感的升华,是人格、人品的一种表现、一种境界。常言道:“高楼万丈平地起”,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培养人、塑造人的灵魂的工程是需要一砖一石地长期建设的,不能把它当作一蹴而就的事情。那种仅凭一阵热情,急于求成,追求眼前轰轰烈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如何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这当然涉及许多方面,但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一个人要爱国,就必须首先有爱心,无爱心何以谈爱国?要爱国,就必须有为公之心,一个满肚子私心私欲的人,又何以能爱国?爱国,始于做人。做人是爱国的基础。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如何做人抓起。 爱的失衡是当今青少年教育所面临的一大问题。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在家庭中受娇宠溺爱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他们处在一种过分被爱,但又很少需要付出爱的环境中。社会上许多有识之士都曾呼吁重视少年儿童缺乏爱心、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因此,爱心的培养便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关键性前提。也就是说,一个少年儿童首先要懂得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他人,才可能爱国家、爱民族。 为公意识的缺乏是青少年教育所面临的另一不可忽视的问题。过分溺爱、以我为中心的家庭环境,经济体制转轨所出现的某些社会失序现象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对青少年一代影响深重,在青少年人格发展中,难于形成一种很强的为公意识。大凡爱国者,都是富有公心、正气凛然的。离开一种把国家、社会同自身利益和自我发展联系起来的公心和正义感,即便有一些普通的爱心和责任感也不会升华为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的层次。如是,又何来“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如何做人抓起,这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掌握青少年对国家民族爱心和责任感的形成、发展规律,开展广泛的有步骤的教育。在开展这方面教育的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他们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引导和培养他们,使他们懂得爱父母、爱师长、爱同学、爱集体、爱大自然、爱一草一木。要像滋润幼苗一样使他们的爱心发展起来。第二,倡导做人的基本伦理。我国人民自古就有优良的爱国传统,这种传统同中国文化倡导做人的基本伦理是分不开的。中国历史上知名的爱国者,在做人伦理方面都堪称典范。在社会风气出现种种新问题的今天,做人的基本伦理的教育尤为需要。要通过教育使青少年懂得,爱国也是做人伦理的一部分。第三,注意引导青少年逐步脱离自我中心,开阔视野,超越私心私利,培养人生正气,树立公心。我国古代有“养浩然之气”之说,它对于培养人的正气、公正、优秀人格和民族精神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的爱国志士,也无不有高尚的气节和情操。只有博大的胸怀和人生的正气才能使一个人脱离狭隘,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教育是具体细致的工作,只有从基础做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培养出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