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1999)12-0111-04 1999年11月2-5日,由《文艺研究》编辑部、暨南大学中文系、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文艺美学在中国”中青年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O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一学术讨论会。著名美学家刘纲纪、文艺美学学利倡导人胡经之、著名文艺理论家重庆炳、饶芃子,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以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为中心,就“文艺美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进程”、“文艺学与美学的关系”、“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问题展开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虽然目前明确描述和界定文艺美学的学科性质还为时尚早,但基于文艺美学蓬勃发展的趋势及当代文艺审美的多元景观,关注这一命题并从本土立场出发开展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美学研究,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柏柳(《文艺研究》主编)在开幕式发言中率先指出,“文艺美学在中国”这一话题是历史的产物。文艺美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作为一个学科被提出和建设则是在近20年。文艺美学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积累了一批有分量的成果,但它的发展也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正因为它年轻,所以有进一步拓展的广阔空间。饶芃子(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认为,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全面回顾本世纪文艺美学研究走过的历程,不仅合时、适度,而且可以从这一富有张力的问题中引申出一系列重要的话题。对于文艺美学,我们要反思它是怎样产生的,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哪些突破;要思考这些突破拓展了哪些新领域,带来了什么新问题;还要思考新的理论具有什么样的形态和特征,与过去的美学、文艺学在学科上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不同;更要考虑文艺美学应如何面对当今的现实,怎样有益于古代文论的现代化进程等。 何谓文艺美学?这一问题引发人们思考的不仅仅是概念界定上的区别,还有研究对象的区分及学科性质的定位。近年来,学术界大致形成以下一些看法:一是认为文艺美学就是美学与文艺学的融合;二是认为文艺美学是以追问艺术意义和艺术存在本体为己任的一门学科;三是把文艺美学看作是对文艺进行美学阐释的一种学问,即美学的一部分;四是把文艺美学视作美学与文艺学的过渡桥梁。会上,专家学者就文艺美学的性质界说与学科定位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胡经之(深圳大学教授)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回顾了8O年代以来“文艺美学”学科的创立动因和发展过程。他指出,如果美学仅停留在争论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样抽象的水平上,并不能解决艺术实践的复杂问题;美学必须揭示审美活动的奥秘;艺术活动离不开审美活动,但艺术活动又自成系统。正是为了和其他美学相区别,他把这种艺术活动审美本质和审美规律的研究称为“文艺美学”。他认为应把文艺美学定位为文艺学学科的一个下属方向,而不是将其置于哲学或一般美学之中。柯汉琳(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指出,传统美学不等同于文艺美学,现代美学已逐步等同于艺术哲学,当今的美学就是文艺美学或艺术哲学;美学由形而上转向形而下,指的是它从抽象的美的本质思考转向具体的审美现象和艺术的研究,而并非意味着放弃对艺术概念这些形而上的东西的思考。 文艺美学学科是否具有独立性?这一问题引起与会学者的热烈探讨与争鸣。姚文放(扬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认为“文艺美学”是用哲学—美学的观念和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在学科性质上等同于“艺术哲学”。文艺美学有其特别的规定性、独立性。它比一般美学、一般文艺学都低一个层次,分别体现属种关系。文艺美学更多哲学、美学味,而文艺理论则更多批评经验。刘晟(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则认为文艺美学的学科独立性值得怀疑。他指出,无论是就研究对象还是研究者而言,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既必要又不可能独立,文艺美学、美学、文艺学应当三位一体地向纵深发展。人文学科内容的人文性、规范的游移性,使学科的分化蹈于空泛,流于虚幻;学者们也极易在由合向分的转向中,忽视分的弊端与危害。明确限定或任意模糊文艺美学的学科性质与对象范围,这两种意见形成的悻论引起与会学者的关注。也有学者审慎地表达了对学科细化的警惕与批判。金岱(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认为,科学主义带动了人文知识界的学科分化,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研究的深入;但也应该看到,科学主义强调理性分割、忽视感性体验的倾向,为人文学科预伏了重重险境;此外,现代教育体制所盲目强调的“规范性”、“确定性”,也加剧了人文学科细化的过程。他认为研究者应顺其自然,把注意力放在实实在在的研究上,而不必过于在条件尚未成熟时,过早地定性或纠缠于概念体系。 对文艺美学学科性质的论争,不可避免地涉及如何看待文艺美学同一般美学、一般文艺学、文艺部门美学的关系。与会学者就此进行探讨,形成此次学术会议的又一热点。 刘纲纪(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认为,文学美学的探讨与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建设并不矛盾,前者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研究的是文学美;文学理论回答的是文学美学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文艺美学研究中,应该先搞部门文艺的美学和理论,如文学美学、音乐美学等;一般美的本质问题由一般美学去解决。重庆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首先分析了新时期影响较大的六种文学观念(文学活动论、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情感论、语言沦、文化论)的特质、来源及优劣,着重指出:突出文艺的审美特性,强调审美意识形态论或审美反映论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是基于文艺活动的审美本质属性与各种意识形态的具体性、完整独立性而得出的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结论。强调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区分文艺学与文艺美学的学科界域及不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