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前的社会形势进行过高度概括: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与此相对应,21世纪社会变迁中,政治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现代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将成为最富时代意蕴的三个特征。对以人为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社会的走势必将成为促进抑或阻止其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为此,笔者拟用哲学的思维从学科、专业外部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现时代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一 “全球化”最早作为一个经济概念是从80年代提出来的。最近几年,“全球化”已经超出单纯经济范畴而发展到科技、文化、经济、政治各个层面,成了千年之交人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时感受最强烈的一股浪潮。 与“全球化”思潮相适应,作为后起的第三世界国家,我们的社会观念当中“接轨”的呼声日渐彰显,提出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应遵守一些合乎各国共同利益的办事规则、秩序、行为要求,以达到与国际市场、国际贸易、国际文化交流、国际政治交往的合理标准、贯例相衍接。在“接轨”说的支持者看来,“全球化”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符合人类目标指向的伦理政治观念。接轨则等同于开放、改革、进步、解放思想,在客观高涨与人为炒作的全球化情绪追逐中淹没了其真实含义及其实现方法。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之下再来审视我们的思想教育,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所宣扬的“目标悬设”——远期的最高理想与近期的共同理想受到了“全球化”的挑战。这是因为: (1)从最高理想、共同理想与全球化现实的接近性上看, 最高理想、共同理想更多的是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和唯物史观必然性的终极判断,而“全球化”告诉人们全球化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正一步步向我们靠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全球化”在心理上易被人们用以不加辨别地取代思想政治教育所宣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2)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全球化的对冲力上看,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统文化、政治思想、道德伦理、经济目标,本质上是本土文化;而西方社会造始的“全球化”思潮,本质是外来经济、外来文化的产物。某种意义上,由于经济落后、思想沉寂和不断挨打的根本原因,“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等意识深深积淀到一些人的心理结构中,并潜移默化地成了思维定式,使其热衷于对本土的批判否定和对外来的参照模仿。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应强度弱于全球化的效应强度,几乎成了一些人先入为主的结论。 (3)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全球化驻足并作用于社会的强度上看, 思想政治教育毫无疑问在过去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发挥过无与伦比的作用并且直至现在仍然发挥巨大作用,形成了自己一套固有的传统习惯,属于既有事物。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反,全球化恰恰是一项新生趋势、新生潮流。在日新月异、飞速度化的社会生活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在体系创新、顺应时代方面终归有个渐次转向的过程,很容易陷入“说起来重要、干起来忘掉、忙起来不要”的模糊状态,全球化却在经济、文化的交互对错中切实被人们感受到其存在的效应。 基于以上的原因,当前社会的不少人草草得出结论:在全球化浪潮中,思想政治教育会走向弱化难以维系。果真是这样吗?笔者看来,要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必须重新回到对全球化的实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特征的正确认识中寻求答案。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呈现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游离于“全球化”之外的民族难有发展的契机。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全球化决不意味对民族、国家的否定和民族利益的抹杀,恰恰相反,它要求强有力的民族凝聚力支持,是增强民族实力的一个途径。明乎此,针对全球化事实,我们应该同时具有顺应性、斗争性和创造性,保持清醒的自我主体意识。然而,对于人口众多、结构层次多样、分布地域广阔的中国,为了将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广义上的以政治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旨在引领、团结全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现象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的思想教育——是必然也是唯一的选择。 可以说,全球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在辩证法角度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全球化是工具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价值理性。前者的兴起不会排斥后者,相反会需要后者补充;后者的继续发展也不会阻碍前者,相反会在对全球化的探索中寻找到自己新的发展空间。两者应统一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建设面向21世纪的、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 按照当前流行的说法,知识经济把资源指向知识,把人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发展要素。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及早认识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谁尽快作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战略,谁尽快作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战略,谁就能争取主动,抢占知识经济时代的制高点。 知识经济、知识产业现代在当代中国意味着什么?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一个多种经济混合存在的时代,面临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知识产业现代化的三重挑战。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集中精力抓住当前世界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急速转变的关键时刻,增长知识、发展科技、完善经济当然是毫无疑义。然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要求人们第一就是突破常规思维解放思想,第二是要全力以赴,否则机遇稍纵即逝。表面看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再次把思想政治教育甩在了后面。 但是,由哲学视野进行宏观审慎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恰与知识经济浪潮有诸多合辙之处,顺应了知识经济要求。这是因为: (1)知识经济的实现赖于人的主体意识自我觉醒, 思想政治教育恰是突出对人的教育,唤起其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依据当前人们达成的共识,知识经济以知识为资源,核心是人的因素,强调人的能力、知识激发出最大化的效益。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则表现在其根本内容是以“人”为工作对象,解决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心理、思想问题,充盈价值关怀和理念关切。近年来人们反复炒作的情商、非智力因素只不过是思想政治教育某些方面的变相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