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对于个人来讲,是人格品质;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就是国格。一个革命政党、一支革命军队,必须有一股浩然正气和高尚节操。这对于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向前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面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实,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资本主义以咄咄逼人之势遏制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正面临空前的挑战。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保持坚贞的革命气节,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国家的前途命运、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应该看到,尽管目前我们在经济科技发展上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尽管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我们有久经考验、政治上成熟、忠实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邓小平理论和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基本路线的指引;有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军队;有勤劳勇敢、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各族人民,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一定能够赶上发达国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低潮孕育着新的复兴,共产党人将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沿着正确的发展道路前进,使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展现出巨大优越性。因此,我们一定要从社会发展规律上看问题,放眼历史长河论兴衰,不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暂时挫折所动摇,不为资本主义的暂时繁荣所迷惑,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这一崇高的理想而奋斗。 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经济、科技、军事优势的压力,必须不怕鬼,不信邪,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冷战结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凭借其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气焰更加嚣张。在复杂的斗争面前,有的党员和领导干部放松了警惕,滋生了恐外、崇外的殖民文化心态,甚至出现了贬低、丑化民族传统,出卖国家利益的现象,这是任何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决不能容忍的。毋庸讳言,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经济、科技诸方面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要看到,这种落后的状况,既是中国旧社会剥削阶级腐朽统治和长期封闭的结果,又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掠夺造成的。更要看到,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高,经济实力在世界的位次逐步前移,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祖国现代化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奋斗,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将赶上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将以繁荣富强的形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压力,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威武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首先,要坚决反对否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错误思潮。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和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大肆鼓吹所谓“军队国家化”、“军队非政治化”,企图以此蛊惑人心,进而达到改变我军性质、搞垮我们党、搞垮社会主义的目的。对这些用心险恶的论调,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抵制。一定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权威,坚决听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其次,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在对外交往中,在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问题上,要不信邪、不怕压,不当软骨头。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炮舰政策”面前,不被敌人的高技术武器所吓倒,坚信正义战争、人民战争的力量,敢于以弱制强、以劣胜优。同时,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军队现代化建设,带领部队切实担当起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安全保障的光荣使命。 面对深化改革中各种困难风险的挑战和考验,必须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但深化改革也确实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难。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悲观泄气,尤其不能因此而动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应当看到,有些矛盾和问题是过去计划经济长期积累下来的,不过在今天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凸现出来了,不能把这些问题都记到改革的账上。当前,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不能因为难而动摇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还要看到,我们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引,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改革开放20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物质基础,有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支持,这些矛盾和困难一定能逐步得到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作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我们要始终与党同心同德,自觉为党分忧,越是困难,越要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四个多样化”的影响,必须始终保持无私奉献的情怀。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随着改革、调整的不断深入,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面对这些变化,绝大多数党员和领导干部在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面前,对待和处理得比较好;但也确有少数同志受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奉献意识淡化,对个人名利看得过重。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精神支柱的确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追求和向往幸福生活离不开相应的物质基础,但物质生活的享受和满足,绝不是个人生活幸福的惟一内容。因此,必须处理好物质利益与牺牲奉献的关系。既要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肯定物质利益要求有着客观必然性,但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弘扬牺牲奉献精神。对待金钱,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违反规定,更不能在金钱诱惑面前丧失气节,出卖国格和人格;对待享乐,不能把吃喝玩乐当小事,不能把庸俗低下的生活情趣当“潇洒”;对待个人得失,要多想想那些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经常回头看看这些年来党和部队对自己的培养教育,经常回忆入伍时的志向、入党时的誓言。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念,常修为人之德,做到知恩——不忘党和人民的培育之恩;知足——生活待遇上知足常乐;知责——牢记自己肩负的政治责任。要把个人的物质利益融入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中,牢固确立党兴我荣、党衰我辱,国强我安、国弱我危,民富我有、民穷我无的思想,始终保持无私奉献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