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特定时期。在这个新旧体制转轨的“转型期”内,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及其原有的运行机制都将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心理等也将日趋多元化、复杂化。这些社会现象必然要反映到大学生的头脑中来。对他们的思想和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影响。经济体制的变化既为社会生活带来了活力,也为大学生成才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和机遇。同时,社会生活的变革和新的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也确实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效应,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这些都对高校的思想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要认真研究和把握“转型期”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建立既适应学生特点,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工作运行机制,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市场经济的提出,确立,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 一、主体意识不断增加 主体意识就是作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个人(群体),在从事社会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意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反映了他们不断要求在社会发展中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倾向,其行为表现一是不趋同。在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事业追求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突出强调“自我”;二是有较强的表现欲,在社会活动中要求显示自身的价值,在就业分配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自我推销”;三是突出的参与意识,对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不仅仅停留在评头论足上,一有机会就会身体力行。应当看到,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有其两重性,即正强化和负强化。为此要努力遏止其负强化,加强其正强化,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观,正确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二、政治观的多元化 “转型期”人们的政治观念是复杂的。虽然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是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的,但不能不看到大学生政治观中呈现的多元化趋势。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趋同论”,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的“怀疑论”,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的“替代论”,在大学生中还是很有市场的。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集中表现在对个体事业的追求上,即除了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价值取向外,更多地将自身需求能否满足以及满足程度作为自身价值取向。他们已不满足“螺丝钉”的形象。更注重在流动中寻求实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他们也不再满足于“老黄牛”精神,而更多的是力争显示自己的能力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也有些学生以物质享受的多寡为自身的价值取向,个别学生的价值取向充满了极端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为此,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努力教育学生将社会的需要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去寻求个人的自我实现。 四、开放竞争意识日趋强烈 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社会活动等方面一反传统的封闭观念。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呈现出强烈的开放竞争意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先进的大众传播手段的运用,使大学生的信息容量增大,其开放竞争意识和行为更带有多选择性,但“转型期”社会的波动性和无序状态,也容易使大学生的开放竞争意识和行为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非科学性。同时一部分学生对实行市场经济所引发的活力和与之相关的改革措施还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理解和不适应,在实践中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因此要教育学生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力时机,锻炼塑造自己,成为朝气蓬勃的时代新人。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开放的竞争意识,防止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对学生的误导。 在研究转型期大学生思想特征的同时还应看到,高校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受到了很大冲击,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和与途径正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为此,要在认真研究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建立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工作运行机制。 1.建立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联接机制 建立联接机制的目的是将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形成“大政工”体系,便于学校与社会沟通和配合,有利于学校思想教育的社会化,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健康的社会舆论形成合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建立联接机制的关键是制定学校与社会的双向参与制度,保证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当地政府与社会团体应努力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开辟健康有益的社会场所,组织适合学生特点的社会活动。此外,还要利用当地的各种有利条件,如革命遗址、历史事件、优秀人物等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并邀请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和科技活动。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学校要开门办学,为社会服务,面向社会宣传学校的工作,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学校要建立由赞助单位、社会团体、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组成的各种协会,做好信息的双向交流工作。学校也可聘请政府官员、企业人员和知名人士及学生家长做学校的课外辅导员或名誉教师,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2.建立充满活力和富有成效的内部运行机制 高校是对学生培养教育的主要场所。社会对学校的支持和帮助要内化为教育力。推动学校工作的开展。在建立学校与社会联接机制的同时,要积极改进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内部运行机制。 第一要建立导向机制,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要通过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在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上进行更新和调整,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