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德、智、体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陈学诗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成绩必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成人,其工作效率必胜于不健康者。在人格发展中,心理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是否平衡,心理健康水平如何,我们必须予以认真研究和高度重视。1989年初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抽样调查表明,被测对象有心理疾病者占20.23%,《中国教育报》1991年3月10日题为《走出心理误区》的文章写道:据调查,在新入学的大学生中,有近半数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表现为情感上的焦虑、忧郁,行为上的犹豫和退缩。1993年,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部所做的调查表明,全省高校有近20%的在校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北京市在一次对16所高校的休、退学学生情况调查中了解到:精神问题在诸种休学原因中排第一位,比率为37.9%;因精神问题而退学的,则占64.4%。据1988~1994年对各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心理障碍的比例占学生人数的15%~20%,呈上升趋势。各高校都有因心理疾病而出现盗窃、自杀、流氓等现象。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不容忽视。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是高等教育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二、思想政治工作应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大学生心理现状和特点 当代大学生年龄一般处在18~24岁之间。他们生理上已经成熟,正处于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为激烈的阶段。他们的心理活动正逐渐走向成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与改革开放前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在心态上有诸多新的特点:他们思维中充满着更强烈的独立性、批判性、理论性,同时又有能动性与创造性;他们思想解放,头脑敏锐,但往往缺乏成熟的理性思考能力,思维方式简单、容易产生偏激的看法;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不愿受人摆布,自我评估往往偏高,在受挫折后,易产生逆反情绪;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动能力强,对冗长、刻板、枯燥的脱离现实的说教难以产生认同感;他们情绪不甚稳定,总是处于一种起伏跌宕的状态之中,极易产生心理矛盾、心理冲突;他们从中学步入大学,生活学习环境的跳跃性变化,使他们要在心理上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且比过去多得多的压力。同时,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念的巨变,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形成的反差,也常使大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不平衡。面对较重的学习压力,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不但需要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需要正确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状及作用 培养“四有”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青年学生思想敏捷,接触面广,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也容易受到一些社会思潮和不良现象的影响。社会的重大变革,政治形势的发展,国际风云的变化,毕业分配政策的变革等,都是他们关心的热点。要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增强防腐蚀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排除各种消极的因素,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否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不能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因素这一重要环节。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多数是大学刚毕业就踏上这个岗位,大多数没有社会阅历,也就谈不上有多少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很多社会问题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昨天自己当学生时未想通,今天就要面对自己的学生回答这些问题,不得已,只好在实际工作中用制度和纪律去管理大学生。一些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只采取消极防范措施,正面教育不敢言,布置工作一、二、三,学生宿舍不沾边。由于深入学生少,对学生的心理活动缺乏调查研究,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因而在教育中缺乏针对性、现实性,甚至发现思想问题后,不积极深入地做思想工作,而是采取回避态度,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不作认真分析研究,甚至采取生硬的态度训斥,使原有的思想问题没有解决又产生了新的思想负担,从而产生了思想上的障碍。教育者的理论水平、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有直接影响。如果教育者的工作不深入、不具体,思想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单一化,思想教育方法只停留在开会、做报告、读报纸文件上,而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矛盾,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解决学生思想上、心态上存在的问题,就难以达到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建立一支工作深入、业务过硬的思想工作队伍,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跨世纪人才,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须把握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工作具有成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知识的培训,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