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化经营战略的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海格·安索夫加以明确界定,这就是著名的产品—市场矩阵(见表1)。 他认为新市场或新产品的开发,其所处位置仍在本业的延长线上,不属于多角化经营,而以新产品进入新市场,这种扩大化则可称为多角化经营。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高尔特则认为“多角化经营是个别企业供给市场异质产品和劳务的增多”。因而多角化经营就可定义为企业向市场提供本质和用途不同的多种类型的产品和服务。 表1 安索夫产品市场矩阵图 产品 现有产品 新产品 现有市场 扩大化─────→ ↓市场渗透 产品开发 新市场 市场开发 多角化 资源来源:Ansoff.H.I"Corporate Strategy",1965。 一、多角化经营的动因分析 企业实行多角化经营的动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是一种适应外界环境压力的防御性措施,也是一种在市场机制下谋求生存发展,不断开拓进取的手段。 1.分散风险 近年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减速,不断扩大的生产能力与有限增长的市场需求相矛盾,使企业国际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使市场需求的波动性更加剧烈,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而单一产品、单一经营方式还要承受行业风险和政策风险,不确定性更大。实行多角化经营一方面拓展了经营领域,分散了企业风险,减小了每一风险单位的风险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产品或行业景气循环不同,采取灵活机动的政策,达到以盈补亏,平衡收益的效果,从而保证企业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 2.寻求扩张 现代化企业一般实行目标管理,如制定增长率、收益率等稳定成长目标,而固守某一行业则往往难以实现这些既定目标。一方面,每一行业都有其景气循环规律;另一方面在某一专业领域的投资达到最佳规模后,其投资的边际效益就开始递减。因此企业必须开辟新的经营领域,选择发展前景广阔、收益水平高的行业进行投资,才能满足企业的扩张要求。可见多角化经营是企业增强实力,扩大规模的一种有力手段。 3.发掘潜能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管理方法的改善及人才的引进等因素,会出现内部各环节不平衡发展的状况,长期下来就会积累出超过现有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源。这些富余的资源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如果不充分利用,就会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而多角化经营则能充分发掘和调动这些潜能。 4.发挥综效 所谓综效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发挥大于他们简单加总的效果,即“1+1〉2”。 多角化经营的综效表现在三个方面: (1)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这种优势来自于多角化经营的关联性。企业的各项事业可以共同使用研究能力、生产能力、市场渠道、用户以及同一公司形象,而取得规模优势,甚至可以结合不同事业各自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造就更大优势。 (2)外部交易内部化,降低营运成本。 如果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信息和资源都从外部市场获得,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交易成本过高。多角化经营企业由于经营范围广泛,公司系统内就可以构成一个市场,从内部进行资源调配,从而大大降低各项交易成本。 (3)运作空间扩大,盈利机会增多。 企业经营领域的扩展同时意味着资源运用空间的扩大。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市场前景对技术、资本、人力等各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克服了单一产品在资源配置上的局限,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经济效益。 5.产业转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就连产业部门本身也面临着结构高速和升级的严峻考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谋求长远利益和战略发展,追随时代潮流,由传统产业部门转向新兴产业部门。然而企业的资金、技术、特别是设备等各项资源一旦投入某一产业,要想立即抽回并转入其它产业相当困难,并伴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所以企业应该及早进行战略部署,实行多角化经营,实现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平稳过渡(该种模式如图1所示)。 另外,新兴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往往意味着高附加值和高投资报酬率,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也应当追随产业发展动向。
图1产业转移模式图 图中:A1—3为传统产业A中衰落的产品;B1—3为新兴产业B的有发展前景的产品;C1—3为未来产业C的有待开发的产品;按照A主B 次—A次B主A次—B主C次—B次C主的顺序依次演进。 6.保持活力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创新。固守单一行业,会使企业组织老化,从而不利于人事的安排,影响员工对公司的向心力,导致企业文化的衰败。多角化经营培养了企业不断迎接挑战与开拓创新的体制,同时也创造了更多可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岗位,有利于吸引人才,尤其是充满创造力的年轻人,从而保证了企业的整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