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族企业创新绩效测评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青,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唐(通讯作者),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 430079);宁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广州 510420)。

原文出处:
管理评论

内容提要:

作为中国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家族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对于中国经济的创新转型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运用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①数据,本文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两个维度出发,就中国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创新差异、不同代际家族企业的创新异质性等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实证研究。基准回归表明,在充分引入企业年龄、所有制特征、技术溢出、创新集聚、行业与地区特征和共同时间趋势的前提下,现阶段中国家族企业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低创新”特征,其不仅体现在研发支出、有效专利数量分别较非家族企业偏低72.22%和17.15%,而且在有效发明专利、生产方法创新和辅助性生产系统创新等领域,家族企业的创新表现也显著偏低。稳健性检验表明,在有效解决测度误差、因果倒置和遗漏变量等问题之后,家族企业的“低创新”特征仍稳健存在。进一步分析发现,家族企业的创新偏低主要集中于市场竞争较充分的地区和行业;与一代家族企业相比,二代家族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均相对偏高。内在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家能力、管理质量是引致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创新差异、不同代际家族企业存在创新异质性的重要原因。工具变量估计策略有力支持了家族企业“低创新”特征满足因果推断的统计要求。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23 年 01 期

字号: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标准》的学业质量评价中,重点是核心素养评价,将每个核心素养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有相关描述以及实例说明.仔细分析这些水平描述,感觉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够强,对实际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尤其是作为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的数学建模素养的评价,更是感觉不便操作.而考试评价对高中教师的导向功能是不得不重视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要想落实数学建模素养培养,首先要做的工作应该是让教师弄清楚管理部门或高考是如何评价和考查这种核心素养的,以此来引导教师重视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

      为此,本文试以数学建模素养评价为例,探讨学业质量评价中如何对数学建模素养水平进行评价.

      一、数学建模素养的内涵

      一般认为,数学模型是研究者依据研究目的,将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现象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结构.数学建模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数学模型的解,验证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并用数学模型提供的结论再来解释实际问题的一种应用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具体表示为:理解问题—简化问题—建立模型—计算求解—解释结果—修改模型—得出结论.数学建模过程结构图如图1所示.

      

      《标准》将数学建模提升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素养是一种稳定的内在心理品质,是知识、能力、行为习惯等人格化特征的综合集中反映.数学建模素养被看成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具体而言,数学建模素养可以理解为以下四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建立模型解决问题时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方法等建模知识;相关的诸如阅读理解、抽象概括、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学应用等数学能力;抽象和转化等重要建模思想;在建模过程中体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标准》中数学建模素养的评价指南

      (一)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维度

      《标准》将每一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都划分为三个水平,并对每一个水平通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和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给予表述.这四个维度为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具体说明如表1所示.

      

      (二)《标准》中数学建模素养的评价模型

      《标准》通过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四个维度对数学建模素养的三个水平进行区分与体现.数学建模素养的评价模型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情境与问题”维度涉及的是数学建模问题的层次,情境由熟悉到综合,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知识与技能”维度涉及的是数学建模的过程与模型创新性层次,先模仿学过的模型解决问题,然后选择已知的模型解决问题,最后创造性地建立模型解决问题.“思维与表达”维度涉及的是模型评价与报告撰写水平,由要求举例说明学过的模型的意义,到要求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建模的过程,形成研究报告,再到强调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建模的作用,得出问题的结论.“交流与反思”维度是对数学建模素养的本质的要求程度,由简单的借助模型结果说明问题,到能用模型思想说明问题,再到运用模型思想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来讲,数学思想是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关于数学内容和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是对数学内容和方法的本质的进一步概括.数学模型作为一种重要思想被学生理解是非常有意义的.评价模型中,“情境与问题”维度针对的是问题的难易程度与情境的复杂程度,是教师设置考查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试题的参考依据.但是,“数学模型的实际背景、熟悉的现实情境、综合的科学情境”三类情境的定义却未明确,“简单问题、复杂问题、较复杂问题”的区分标准也未提及,以及情境、问题两者有何关联,这些都可能增加教师设置测试问题的难度.“知识与技能”维度以考查学生数学建模知识与数学建模过程为主,量化评价的可操作性较弱,应该增加对该维度的量化评价细节.“思维与表达”与“知识与技能”两个维度相辅相成,“思维与表达”是对“知识与技能”的成果的呈现形式予以说明,因此评价时也采用量化评价方式.“交流与反思”维度是数学建模完成之后的交流、反思活动,考查形式可以采用生生、师生交流或组织学生公开答辩,亦可以采用具体量化评价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