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政(1974-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思霓(1990-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春 130012)。

原文出处:
学习与探索

内容提要:

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有责任把自身发展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战略支撑。在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要着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大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领域布局,全面提升产业基础水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开发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促进大中小企业、不同所有制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引领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集群建设;拉长长板,巩固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补齐短板,突破“卡脖子”技术,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领域聚焦发力;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实体经济,提高产业链竞争力、附加值和韧性;链接断点、打通堵点,建立产业备份系统和预警机制,确保产业链安全稳定、风险可控。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21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21)08-0112-0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点任务,并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这意味着党中央把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究其原因,在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关乎能否成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既是亟须破解的重大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战略部署与实践问题。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压舱石”和“顶梁柱”,必须把自身发展和国家需要相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战略支撑。因此,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中,国有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有条件发挥带动、引领和保障作用。

      一、产业链现代化相关概念内涵与特征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产业链现代化问题。在2019年8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了重要部署,特别强调要“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2021年7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可见,产业链问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实现产业链现代化是成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链、科技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在经济学中,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者有密切替代关系和竞争关系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的集合,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拓展。现实中,同一(类)企业,依据不同的标准,就可能从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随着分工的深化、科技的发展,产业不断细分,产业分类日益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产业链是上下游企业或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和时空布局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分工协作与关联形态[1]。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创新链(科技链)和空间链五个维度的概念,产业链内部的企业群体存在相互依存关系和价值交换等关系,彼此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产业链现代化本质是产业现代化内涵的延伸和细化,是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产业组织方式和新业态、新模式对传统产业链进行转型升级,使产业链具备高端链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领先于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水平[2]。在全球化视角下,产业链现代化涉及国际竞争力、盈利能力、自主可控性、安全稳定性、创新引领性等方面的内容。

      现代化的产业链应具备如下特征:一是产业基础高级化。没有产业基础的高级化,就不会有产业链的现代化,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产业基础主要包括: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等工业“四基”[3]。“产业基础高级化”包括:产业基础能力高度化、产业基础结构合理化和产业基础质量巩固化,是能力、结构和质量三者的统一[4]。二是产业链安全稳定、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现代化的产业链必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产业链安全稳定,关键时刻不被卡脖子、掉链子。三是高附加值、高盈利能力和高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的产业链一定是高度国际化且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具有高附加值和盈利能力的产业链。其中主要产品和服务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而且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主配置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四是绿色化、生态化。随着人们对健康与节能环保的日益重视,产业链整体上向低碳、绿色、循环、可持续方向发展,整个产业链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生态平衡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现代化的产业链应实现高效的产出和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5]。五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韧性。现代化的产业链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供应链。同时供应链能根据市场的变化,灵活、及时作出调整,在市场上出现危机时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抗冲击力;产业链上下游和生产制造各环节等衔接紧密、有高度协同性[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