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促进了企业国际化经营吗?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中燕,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会计问题;周泽将,通讯作者,安徽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财务会计理论,ahuzzj@126.com。

原文出处: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乃至推动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自主研发投入。基于此,笔者以2008—2015年间的中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研发投入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检验了高技术行业和高管政治关联对研发投入与国际化经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研发投入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与非高技术企业相比,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国际化的促进作用更强;高管政治关联削弱了研发投入对企业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笔者认为:为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应当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兼顾高技术行业与非高技术行业的平衡发展,但要注意控制高管政治关联的负面影响。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8 年 09 期

字号: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中国主要通过低成本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吸引外商投资,对外出口的主要是低技术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和中等技术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即主要是以“引进来”的方式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1995年到2003年,中国出口的低技术和中等技术附加值产品占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88%以上,是中国出口的主力军(樊纲等,2006)[1]。然而,随着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高,中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已经逐渐被印度和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弱化。同时,在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由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决定的。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决策,鼓励国内优秀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比例亦有较大提升。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出口总额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8.8%,说明中国的自主创新及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已逐渐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国内自主研发投入。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企业的研发投入是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企业迈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在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从微观层面检验企业研发投入对其国际化经营程度的影响。此外,企业研发行为是其行业属性的表现之一,受到行业结构的影响。高技术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追求核心技术创新、享受较多政策扶持,因而在研发投入方面与非高技术行业存在系统性的差异。同时,在中国转轨经济背景下,政治关联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重要特征,对管理者的经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影响着包括研发投入和国际化投资等在内的诸多资源的分配。因此,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行业差异和政治关联对研发投入与企业国际化经营之间关系的影响,以期在行业类型和公司治理领域对研发投入与企业国际化经营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研发投入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以Melitz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决策主要取决于其生产率的高低,而研发投入是提升企业生产率的重要因素。Cohen和Levinthal 1989)[2]指出,研发具有创新效应和学习效应两大功能。其中,创新效应是指研发可以直接导致发明创新,学习效应是指研发提高了组织的吸收能力。研发的这两大功能分别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首先,研发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率。企业通过研发支出形成了专利等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长期无形资产从而促进企业创新(Koeller,1995)[3],与国外技术转移呈现显著的互补关系(Hu等,2005)[4]。而技术引进与创新是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源泉(张诚和蒙大斌,2012)[5],因而研发投入对企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钟覃琳等,2016)[6]。其次,研发能够增强企业的吸收能力,间接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由于知识具有累积性和关联性,如果企业在某一领域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那么其对于本领域或者其他相关领域先进技术成果的学习就会更加容易(Grossman和Helpman,1993)[7]。因此,研发投入形成的知识积累能够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促进企业的生产率进步和技术追赶。

       以Dunning为代表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主要是指企业拥有的某些专属资产,尤其是专利和技术等无形资产。企业专利和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形成是通过长期的研发和创新投入不断积累的,因而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于企业所有权优势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显示,日积月累的研发投入形成了企业的知识储备(Gustavsson等,1999)[8];知识资源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Tseng等,2007)[9],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Zhou等,2010)[10]。因此,研发投入提高了企业的所有权优势,进而推动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诚如前述,一方面,研发投入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因素之一,既可以通过创新效应直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又可以通过学习效应间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出成本更低、质量更高的产品,进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研发资源以及研发投入形成的知识和技术积累能够提高企业的所有权优势,进而促进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总之,研发投入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增强企业的所有权优势,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限定其他条件,企业研发投入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

       (二)行业差异对研发投入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的调节作用

       企业研发行为是其行业属性的表现之一,不仅与市场竞争环境有关,还要受到行业结构的影响。孙晓华和李明珊(2014)[11]的研究显示,企业研发投资差异的86.5%可由行业因素解释,行业平均研发强度、市场集中度和外部筹资环境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研究表明,市场对高技术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研发投资的反应截然相反。具体表现为:高技术企业宣布增加研发投入时,企业的股价会上涨(Mank和Nystrom,2001)[12];而非高技术企业宣布增加研发投入时,企业的股价不涨反跌(Chan等,1990)[13]。说明市场对高技术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研发投资的效果具有不同的预期。与非高技术企业相比,高技术企业在研发投资方面具有如下典型特征。

       首先,就行业本身的特点而言,高技术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第一,高技术企业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技术企业必须不断地追求核心技术创新,才能在技术更新较快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高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和技能等无形资产对高技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唐清泉等,2009)[14]。Prahalad和Hamel(1990)[15]认为知识密集型企业是知识和战略资产的组合,更需要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述两个特征决定了高技术企业的研发投资较多,技术创新水平相对较高。其次,就国家产业政策而言,高技术企业能够享受更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进一步提高了高技术企业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自“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实施以来,政府陆续通过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财政补贴、政策性金融支持以及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高技术行业的发展。“十二五”时期,政府更是将促进高技术行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产业政策为高技术行业的研发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促进了高技术行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