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发展的范式转换

作者简介:
曲婉,冯海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 100190; 曲婉,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李铭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北京 100085 曲婉(1982- ),女,河南南阳人,副研究员,岗位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企业创新管理与创新政策。 通信作者:冯海红,Fenghh@casipm.ac.cn。

原文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内容提要:

全球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中国经济发展也步入新常态,判断当前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推动企业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范式转换,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研究分析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企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和范式转换,并通过对1023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进入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2)以规模扩张为基础的外延式增长仍然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3)规模经济性仍然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4)创新活动是决定企业未来成长性和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企业向创新驱动发展范式转换的建议和后续研究展望。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7 年 03 期

字号:

       0 引言

       近年来,全球产业格局正在酝酿发生重大调整,新一代科技革命及其引发的产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希望通过创新活动打造全球竞争新优势。这一背景下,中国经济在经历2008年的危机后发展步入新常态,劳动力、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红利逐渐消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战略范式、竞争范式、运营范式和管理范式[1],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因此,本文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是否已经摆脱了传统的要素/投资驱动模式,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范式?

       关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学术界从不同维度进行了研究。李维胜和赵英才从企业产品多样性角度出发,将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模式归纳为单一产品发展模式、关联多品种发展模式、非关联多品种发展模式等3种[2];陈向东从企业生产要素角度出发,将企业发展模式分为衍生经济模式和规模经济模式[3];武春友和张米尔从企业生存环境变迁的角度出发,提出实体企业和“虚拟规模”2种不同的发展模式[4]。此外,更多的学者从创新的视角出发,提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例如,王学力等探讨了后危机时代广东中小企业发展模式,认为应该由“依附发展”模式向“自主发展”模式转变[5];贺正楚等分析了新能源汽车、风能利用设备等领域的发展案例,研究提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5大典型模式[6];张来武从经济发展的本质与趋势等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必要性和主要特征[7]。然而,虽然大量文献研究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但还主要停留在企业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模式更替,缺乏对企业不同发展范式之间本质性、革命性变化的深入探讨,也缺乏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尝试从企业发展动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发展不同范式之间的本质差异,并通过实证分析对我国企业当前发展范式进行科学判断。

       1 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1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最早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认为劳动分工是在一定规模的批量生产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劳动分工导致各种产品产量大增,推动了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改善[8]。随后,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张伯伦、罗宾逊和贝恩等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完善工作[9]。例如,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是技术的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从而导致由于企业规模增加带来的内部经济和总产量增加带来的外部经济,并提出了规模报酬的变化规律,即“自然在生产上所起的作用表现出报酬递减的倾向,而人类所起的作用则表现出报酬递增的倾向”[10]。在长期,所有的资源投入都是可变的,而所有资源投入的变动将直接导致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变动,产生的收益就是规模经济或不经济。

       规模经济的产量不能无限地扩大,当企业的生产超过合理的规模以后,由于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规模收益会递减,从而出现规模不经济的情况。因此,经济学家引入了范围经济的概念,强调当一个企业从专攻一种产品转而生产多种产品,即当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扩大带来平均成本下降而导致的经济性[11-12]。当2个或多个产品联合在一个企业中生产比把它们独立分散在生产单一产品的不同企业更节约时,就存在范围经济[13]。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能够共享机械设备、生产线、厂房、热力资源、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能力,从而使得闲置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产品的平均成本。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能够带来显著的成本减少,为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成本优势和发展潜力。钱德勒充分肯定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充分利用规模、范围和交易成本经济的能力,是现代工业企业产生世界级大企业的动力[14]。分析不同生产技术的潜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之间的差别,探索最佳的工厂规模,不仅是一些工业体系中成长出大企业的原因,也是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原因。

       1.2 异质性资源

       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之外,资源基础观从企业内部资源入手,认为企业的本质是异质性资源的合集,并分析了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通过独特资源和能力获取与整合,来构建和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异质性资源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价值、稀缺性、不完全模仿性、不完全替代性、持久性、透明性等方面[15-18]。

       在此基础上,Barney构建了VRIO分析框架,从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模仿性和组织性4个方面,分析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异质性资源[19]。首先,资源的价值性主要体现在企业能否使企业利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或化解环境中的威胁等方面,有价值的资源能够提升企业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其次,众多彼此存在竞争或潜在竞争关系的企业控制有价值的资源,无法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企业拥有稀缺的资源,并且该资源至少能带给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时候,才有可能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20],因此,异质性资源的稀缺性也是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1]。第三,有价值且稀缺的资源难以让其他企业通过直接复制或替代的方式获得时,他们对于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才能够体现出来;并且,由于企业获取某项资源的独特历史条件[22],该项资源对企业发展作用机制的不确定性[23],以及资源的社会复杂性等原因[24],也导致企业的异质性资源无法被完全模仿。此外,组织流程和组织能力也是企业异质性资源发挥作用的关键,大量的组织要素影响企业能否充分开发资源的能力和潜力,因此,只有当企业的组织程序、规章、制度等要素与异质性资源互补匹配,才能联合帮助企业实现长期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