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从近期的中国化工并购意大利倍耐力,到较早的三一重工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以先进技术和高端制造为目标的跨国并购案例快速增加,许多国内企业试图通过跨国并购实现产业升级。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呈现出“逆向并购”的特征,尤其对于跨国技术并购而言,国内企业在技术上没有并购对象先进。毋庸置疑,中国企业正在把跨国技术并购当作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和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可以迅速获得企业创新所需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但是,技术资源的获取并不意味着企业已经形成了创新能力,基于吸收能力的跨企业知识转移完成才是决定并购绩效的关键。吸收能力使得并购企业能够整合和运用获得的外部知识,创造新的用户价值以及取得新的创新绩效。所以,只有完成并购过程中的知识转移,跨国并购才算取得成功。 中国企业要实现从“逆向并购”到“逆向吸收”的跨越,必须构建知识吸收能力,提升知识转移的效率,这是当前中国企业跨国技术并购面临的主要难题。然而,对我国企业实施“逆向并购”过程中有关吸收能力和知识转移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尤其缺乏吸收能力在跨国并购逆向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考虑到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主要以技术并购为主,本文选择工程机械行业的跨国技术并购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吸收能力构建和逆向知识转移的问题研究。本文认为,中国企业在实现从“逆向并购”到“逆向吸收”的转变过程中,只有站在“以我为主”的角度把握和理解跨国并购的动因,才能够在并购过程中建立和形成吸收能力,最终提升知识跨国转移的效率。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框架 1.概念界定 “逆向并购”是指后发国家通过并购发达国家企业以获得战略性资源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在并购发达国家企业过程中,知识转移呈现出从“弱”到“强”的知识流向,即由被并购方向并购方转移技术知识,可以把此现象称为“逆向知识转移”。通常意义上,“强”的是并购企业,“弱”的是被并购企业。但是,作为“强”的并购主体,中国企业却往往在技术上处于弱势。在并购企业处于技术弱势的情况下,实施“逆向并购”并不一定意味着“逆向知识转移”的顺利完成。只有通过构建并购企业的吸收能力,促进从“逆向并购”到“逆向吸收”的转变,才能够实现后发国家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的逆向知识转移,并最终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目标。 通常“知识转移”发生在发达国家企业全球化扩张过程中,大型跨国母公司所拥有的知识积累和知识基础更为成熟,不断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品牌资源等关键知识向全球市场的被并购企业或者子公司进行转移。由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处于“技术追赶”情境下,“逆向知识转移”与此有一定的共性,但在转移动机、转移时机、转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首先,转移动机的选择性。中国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动机主要是获取目标企业的技术、品牌等战略资产,知识转移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其次,转移时机的持续性。中国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逆向知识转移发生在并购以及整合过程的各个阶段,属于全过程知识转移。最后,转移方式的单向性。通常中国企业在创新能力和知识积累方面较被并购对象稍弱,试图通过被并购企业的知识逆向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目标。 现有知识转移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仍有待深化和完善(吴先明,2013)。首先,现有知识转移研究主要基于发达国家企业的并购活动,聚焦于知识溢出效应,研究“从强到弱”的知识转移过程。知识转移效率决定了跨国并购的成败(Haspeslagh & Jemison,1991),然而,对于“从弱到强”知识转移机制的研究稍显欠缺,尤其较少关注为了获取战略性知识资产而并购发达国家企业所引发的逆向知识转移现象。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是实施“逆向知识转移”的主要主体,研究中国并购企业吸收能力与知识转移和价值创造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实践意义。其次,现有研究过于强调外部因素的影响,忽视分析并购企业本身的行业和技术特征。现有逆向知识转移研究主要关注一些跨国并购过程中的特定因素,例如文化差异、沟通程度、知识基础、组织自治等维度,研究结论不一,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逆向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最后,现有研究忽视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对于知识转移和价值创造的拉动作用。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中国企业不仅要吸收和利用现有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特征的新技术能力。在很多情况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并不是为了实现全球化经营,而是利用并购所获得的战略性资源,尤其把技术资源用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从而首先建立基于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的并购目标选择通常是技术范式比较稳定的先进制造领域,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原本主要依赖于企业长期的能力积累,而通过跨国并购实现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就成为“捷径”。例如在工程机械领域,国内企业迅速成长但缺乏核心技术,发达国家企业技术领先但本土市场需求逐渐萎缩,作为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中国机会”也成为它们接受中国企业“逆向并购”的潜在因素。 中国企业“逆向并购”实践的快速发展亟待并购理论创新,以摆脱现有研究对企业在“逆向并购”过程中如何实现知识吸收和转移问题知之甚少的困境。在中国企业逐渐成为跨国并购主体的背景下,对后发国家企业跨国并购引发的“逆向知识转移”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关键因素,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2.研究命题 对于技术追赶国家,创新是技术获取和吸收能力的协同产物(Liu & White,1997)。缺乏吸收能力,企业的跨国技术并购将变成设备、器材或专利的简单购买,不会提升并购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并购是企业获取外部知识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的捷径,吸收能力是所获取外部知识资源的消化系统,是转化外部技术为企业能力的“孵化器”,而企业长期积累的知识基础是获取外部战略资源过程中最核心的能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