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阶段、规律和趋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任佩瑜,副教授,1953年生,1983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现任四川联合大学(东区)工商系副主任。

原文出处:
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文章不同意理论界关于企业管理理论发展“三阶段”的划分,而提出了“六阶段”的见解,即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管理丛林阶段、文化理论与战略管理阶段和企业再造阶段。对于企业管理理论的这种发展,仅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来解释是不够的,它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其发展的规律性即是管理二重性矛盾运动方式的表现。文章还认为,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管理及其生产组织正在发生第二次革命,其特点是在“理性”管理与“人性”管理的基础上,将管理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艺术性相结合,新的管理观念与新的组织方式相结合,从而形成综合、完整的管理科学体系。

      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企业管理理论是随着企业的产生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企业管理学界一般认为,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有三大阶段,对这三大阶段又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第一种认为企业管理发展的阶段是经验(或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管理阶段;第二种认为应分为古典管理(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和以前的经验管理)阶段、行为科学阶段和现代管理阶段。笔者认为,上述划分均有不妥之处,因为,第一,划分时代应有统一而科学的标准,就像马克思用劳动工具和怎样生产来划分经济时代一样。企业管理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应是,每个阶段对前期理论有重大突破,同时具有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本质特点以区别于其他阶段,来满足不同时期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的需要。同时,在不同的时代,管理理论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不相同的,这些不同的矛盾将应运生成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第二,现代管理阶段的划分太笼统,不能突出其特点,且几十年上百年后,现在的“现代管理”就肯定不能称为哪个时代的“现代”。所以用时间段作为划分管理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显然是不科学的。上述两种划分方法正好在这两方面模湖不清,不能科学地把握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不同特点和理论上的突破。例如在第一种划分中,现代管理划分,忽视了行为科学同后面产生的新理论的区别和联系;第二种划分中,古典管理的划分又忽视经验管理同科学管理的重大差异。

      按前面所说的标准,企业管理理论应有如下的发展阶段:

      (一)经验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即从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出现起,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结束为止,经历了100多年。

      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将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集中在一起,共同进行产品的生产,因此经验管理主要是解决生产中怎样分工协作,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问题;怎样减少资本的耗费,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这样,生产管理、工资管理和成本管理就是当时管理的主要内容。

      经验管理突出的特点是没有完全摆脱小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仍然依靠个人的经验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人凭自己的经验来操作,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管理人员凭自己的经验来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养也只是靠师傅传授自己的经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来说,这时基本上处于积累实践经验的阶段。

      (二)科学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上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经历了约半个世纪。

      科学管理理论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逐渐形成。这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起了较大的变化,劳资矛盾日益尖锐,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更加复杂。这些都要求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将过去积累的管理经验系统化、标准化,用科学管理来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

      适应这种需要,最先提出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的是美国的泰罗(F·W·Taytor)和法国的法约尔(Henrie Fanol)。

      泰罗研究的中心是工厂的生产管理,主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其理论主要包括:(1)劳动方法的标准化;(2)工时的科学利用;(3)实行有差别的、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4)按标准操作法对工人进行训练;(5)明确划分计划职能与作业职能;(6)劳资双方合作;等等。

      法约尔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和高级的全面的经营管理。他认为工业经营活动,应包括6个方面内容:(1)技术活动;(2 )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并且提出管理必须遵循的14项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命令统一;(5)指挥统一;(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职工报酬;(8)集权;(9)管理层次;(10)秩序;(11)公正;(12)人员稳定;(13)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4)集体主义精神。

      泰罗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厂管理与法约尔的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系统科学的企业管理理论框架;其基本原理仍是现代管理的基础。

      (三)行为科学阶段

      行为科学产生于40年代末,但在70年代后,其理论又有若干发展。

      传统的经验管理基本上把工人视为会说话的工具,大大地挫伤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严重地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泰罗用定额奖惩的办法来刺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当时的确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在30年代初资本主义特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进一步促使劳资矛盾激化,劳动生产率又大幅度下降,泰罗的科学管理开始失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的学者通过长期实验,提出了行为科学理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