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一只神奇的管子:在零下20度的寒风中,用它吸纳阳光,不到两个小时冷水变为沸水,在云南高原使用,一个多小时水温足可以煺鸡毛。一只管子的使用寿命为15年,15年中采集、释放的太阳能相当于1吨煤的能量。 管子产自清华大学太阳能电子厂——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和北京玻璃仪器厂联姻后诞生的新厂。 这种貌似四十瓦日光灯而名为“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的小精灵,以其神奇的集热效果和巨大的节能效益,被高速、大面积铺向市场:从云贵高原到青藏高原,从广大农村到大中城市。在山东、苏北地区,“集热管”已在农村地区广泛使用,它作为新型能源解决了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洗澡、用热水问题。在深圳,由于“集热管”在印染行业的使用,使这一行业节约煤、油等常规能源70%。在日本北海道,“集热管”在寒带蔬菜大棚示范使用,同样节能70%。高科技显示出巨大魔力。 去年8月8日,清华大学与“北玻”联合运作的“热管”二期工程投产,今年产量可望达到300万只,——等于生产了一座寿命期内可节煤三百万吨的中型煤矿,销售收入可达1亿元。“北玻”与清华的高新科技合作,成功实现了高科技产品的产业化。目前,“集热管”不仅称霸国内市场,还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这一领域,我们的“集热管”的质量、产量和生产线水平,居世界第一位。 集热管是怎样热起来的呢? 一方掌握了高新成果,另一方,把科技做为企业长存的生命线,清华和“北玻”联合之前,各自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 1978年,一位美籍华人带了一根管子到中国,在全国很多地方展示管子的神奇功效,目的是想在中国找合作伙伴开工厂。 当美籍华人背来的这种管子摆到清华大学电子系实验室时,教授们感到很兴奋。兴奋点之一是太阳能的利用研究一直是他们关注的课题,做了长期的基础研究。有国际最先进的产品参照,无疑提高了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其次专家们发现,热管的核心技术是真空镀膜技术,基础技术是真空的获得和保持。而在电子系,有一批精通此道、具有世界水平的专家。 搞中国自己的集热管,清华的研究从此起步。第二年,他们制成了中国第一只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到八十年代中期的近六年中,他们的成果层层推进,镀膜技术从化学镀膜到磁控溅射镀膜;从单一膜到九层膜,一步步使镀膜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到90年代初,当清华研制的装备了世界顶尖技术的热管,拿到欧洲最权威的研究机构做实验时,瞬时效率截距竟高达94%,令西方专家不知所措,惊呼道:“这样的数据将使世界集热器市场一片混乱。”后来的事实果然如此。 在清华的教授专家们忙于科技攻关的时期,北京玻璃仪器厂也在进行“第二次革命”。在“一五”时期,“北玻”引进了全套的原东德的设备和生产线,生产高温耐热硼硅玻璃。“第一次革命”的技术基础,不仅使他们长期雄居国内同行业霸主地位,而且成为亚洲最大的技术玻璃厂。 从1980年开始的“第二次革命”,中心内容是企业全方位的技术进步和更新,目的不是摆脱落后,而是为了向国际最先进的水平靠拢。“革命”的力度和规模是空前的,方式也是大胆独特的:他们从日本引进了关键的软件技术,这在当时引进生产线流行的年代,花钱买技术在全国绝无仅有,而且风险很大。而他们却认为,用软技术与现有的硬装备结合,事半功倍,钱花得最划算。同时,可以通过消化技术练内功、带队伍,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素质。 从引进技术切入,结合大规模的工艺、设备自我改造,“北玻”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又提高了一大步,仅他们自己研制、生产玻璃制造设备的能力,不亚于一个专业中型机械厂。随后在“八五”期间,“北玻”完成了全部6座池炉、17条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设备新度系数达到了80%,仅“八五”技改投入就达1亿元。池炉中的一块砖,相当于一部轿车的价值,而厂里的办公楼却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如此不惜工本的投入,得到的回报也是丰厚的:“北玻”生产的硼硅玻璃产品,技术、质量水平领先国内同行10年,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清华和“北玻”在联合之前,各自进行了大量“双打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一方争攀科研高峰,掌握了硬邦邦的高新成果;另一方,登高临远,把科技进步作为企业生机长存的生命线,扎扎实实、节衣缩食、持之以恒地以科技强身壮骨,练就了一身高超的软、硬功夫。 清华的高科技和“北玻”的大生产都以市场为坐标,最终的汇聚点走向融合厂、校联合,最终的汇聚点在哪里? 电子厂初办时,很多人持怀疑态度,最大的疑虑是这种产品有没有市场,如何打开市场。由学者们组成的企业管理层,在组织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后,做出了学者式的市场分析:能源和环保是本世纪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向太阳索取能源的集热管,顺应潮流。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城镇及许多能源缺乏地区,这种产品可用在取暖、供热水以及温室种植等多方面,市场前景广阔。 产品面市初,人们对这一高科技产品知之甚少,自然也没什么销路。电子厂用他们学院特色的方式,进行了不亚于科研之难的市场开拓工作:给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毕业生写信,介绍产品,寻求合作;办培训班,传授技术,对用热管生产热水器的企业无偿提供图纸和长期技术服务;组织报告团,到全国各地开展科普讲座活动。外地一家热水器厂落成,请系里的教授去剪彩。教授只提了一个条件,开业仪式把吹拉弹唱扭秧歌,改成一场科普报告会。当地人含糊,谁爱听报告呀,但又不好意思不办。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那场讲述“红太阳光辉”的报告大获成功,礼堂过道上都站满了听众,当地多少年来没有过这场面。后来,热水器厂的产品供不应求,效益直线上升,成为当地的一颗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