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与企业价值:资产寻求视角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先明(1964-),男,E-mail:wuxianming2012@whu.edu.cn,湖北黄冈人,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是国际企业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杨兴锐(1980-),女,E-mail:xryang@whu.edu.cn,河南南阳人,管理学博士,研究领域是国际企业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经济管理

内容提要:

本文从资产寻求视角出发,以2002-2012年间我国上市公司180个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跨国并购的财富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结果发现,在[-10,10]事件窗口中,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获得了显著的正的财富效应。进一步地,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从并购企业特征、目标企业特征、东道国特征和并购方式四个方面探索影响财富效应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并购企业的研发强度和跨国并购经验对财富效应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并购企业的成长速度、资产规模和股权集中度则对财富效应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同时,东道国的创新与成熟度对财富效应具有积极作用,纵向并购由于更易于获得研发、渠道或矿产资源而受到市场的肯定。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4 年 04 期

字号: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企业跻身全球舞台的重要标志。据普华永道统计,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为652亿美元,增幅达54%,创历史新高①。2012年12月,中海油以151亿美元并购加拿大油砂运营商尼克森公司,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海外并购事件。然而,作为新兴市场的后发企业,这种快速展开的海外并购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一直存在争议。一些著名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案例为这种担忧提供了佐证。例如,TCL重组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和DVD业务,导致了企业连续几年的巨额亏损;上汽集团控股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结果却以双龙的破产告终。

      学术界关于跨国并购能否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争论由来已久。一些学者认为,跨国并购提供了国际化、协同和风险分散等方面的整合利益,因而可以为并购方和目标企业的股东创造价值(Kang,1993;Gubbi等,2010)。另一些学者则强调,跨国并购过程中的一些潜在挑战会阻碍价值创造的实现,如整合的困难、制度和文化差异、不同的消费者偏好、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对资产互补性的判断、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跨国并购的经验等(Hitt等,2001;Aybar & Ficici,2009)。现有的不多的有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富效应的研究在结论上也存在一定的分歧。例如,顾露露、Reed(2011)对1994-2009年中国157个企业海外并购事件的短期和中长期绩效进行评估,发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事件公告日的市场绩效明显为正;在中长期则整体上取得了非负的超常收益;程惠芳、张孔宇(2006)以2000年6月至2004年3月间中国上市公司(不包括资源类企业)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对跨国并购的财富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宣布跨国并购的事件窗口[-20,20],其股东财富显著增长(正的财富效应)。而吴松、李梅(2010)以2000-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36起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考察其财富效应和经营绩效,却没有得出显著性的结论。

      在跨国并购与企业价值的研究方面,处于主导地位的分析框架是市场不完善理论。运用市场不完善理论分析跨国企业行为的早期代表性人物是Hymer(1976),他认为,国内市场的不完全性使得一部分企业具有垄断优势,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利用其垄断优势克服跨国经营的各种障碍,战胜东道国竞争对手。遵循这一思路,Buckley & Casson(1976)提出了内部化理论,指出中间产品(主要是知识)市场的不完全性导致跨国企业不得不通过组织扩张的方式内部化使用其特定优势。在此基础上,Dunning(1977)提出了折衷范式(也称OLI范式),它综合了Hymer,Buckley和Casson等的观点,其理论逻辑与市场不完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许多学者将市场不完善理论运用于跨国并购中财富效应的分析(Errunza & Senbet,1981;Kiymaz & Mukherjee,2000;Rieck & Doan,2007),并逐步形成以内部化为核心的分析框架。Morck & Yeung(1991,1992)认为,国际多元化并不能清晰地解释价值创造的原因,而内部化则可以通过更为明智地利用其无形资产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然而,内部化分析框架并不适合解释缺乏无形资产优势的后发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为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反向内部化的观点(Kohli & Mann,2011)。Seth等(2002)认为,跨国并购的价值创造效应源于资产共享和目标企业有价值的无形资产的反向内部化。这种观点看似能够解释以获取目标企业无形资产为目的的跨国并购行为,但其理论前提与市场不完善理论中的内部化概念是不能兼容的:反向内部化意指通过跨国并购获取目标企业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并通过内部化使用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其隐含的理论前提是国际并购市场为无形资产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能,这与传统的内部化理论所强调的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善导致企业内部化使用其无形资产的思想是大相径庭的。反向内部化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市场不完善理论的分析框架,并不是一个有着严谨理论内涵的概念。由此可见,市场不完善理论及其内部化分析框架并不适合解释以获取目标企业无形资产为主要目的的跨国并购行为,需要寻求新的理论视角。此外,现有的理论框架仅仅注重分析无形资产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而忽视了有形资产,例如某些重要自然资源的作用,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特别重视获取目标企业的技术、品牌、渠道网络等无形资产和重要自然资源这一特点,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即资产寻求视角,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价值创造的潜力,探索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理论与假设

      1.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价值创造的潜力

      内部化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其资产利用视角。现实的情况是,企业的国际化动机既包括资产利用,也包括资产寻求。企业的特定优势不仅来源于企业既有的资产,而且还可以来自于从其他企业获取的资产(Almeida,1996;Chang,1995;Dunning,1993,1995;Frost,2001;Teece,199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获取东道国有价值的资产作为建立自己竞争优势的手段,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新兴市场企业的跨国并购。这一现象推动着跨国企业理论的变革,使得资产寻求从一个普通的解释企业国际化动机的概念,上升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理论视角,用以解释新兴市场跨国企业的兴起与演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