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外包进程探索:效率/创新外包模式的动态演进

作者简介:
伍蓓(1973-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研发管理和技术创新(浙江 杭州 310038);陈劲(1968- ),男,浙江余姚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与科技政策(浙江 杭州 310007);吴增源(1979- ),男,山东莱芜人,中国计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IT技术创新(浙江 杭州 310038);陈钰芬(1973- ),女,浙江嵊州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和统计应用。

原文出处:
科学学研究

内容提要:

从社会网络和核心能力视角,以企业成长阶段为时间序列,通过对206个样本的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LSD和Tamhane T2检验,揭示企业初始、发展和成熟三阶段中效率型和创新型研发外包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企业的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到成熟阶段,效率型研发外包的主导地位逐渐降低,而创新型研发外包的主导地位逐渐增强。效率型和创新型外包模式动态演进,为企业研发外包的实施和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3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研发外包是研发先驱者对超越企业边界研发活动进行实施和应用的新型资源整合模式。它的本质是将企业外部有探索性、前沿的研发活动整合到内部的开放式创新行为[1]。研发外包本身也表现出多种形式,如技术外包[2]、领先用户[3]、跨国资源共享[4]和开放式创新[5-7]。

      近年来,大量研究从企业层面证实研发外包的益处(如:获取全球专利,引入海外知识源,加速新产品开发)[5][7]。但从实证的角度,却因为研发外包的复杂多变,研发外包与企业绩效之间出现了正相关、负相关、正负向及不相关等错综复杂的关系[8]。究其原因,主要可归结为研发外包模式[9][10]和研发战略的不同[11][12]。

      由此可见,研发外包是企业获取外部技术和技术变革的新型动态战略,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会有所改变[12]。纵观现有的文献,学者分别从外包模式和企业绩效[9]、外包维度结构和企业绩效[11]、外包流程和能力提升[13][14]、外包发展路径[15][16]角度诠释外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外包演化进程来看,外包与企业成长存在明显的阶段特征[12]。但如何划分企业阶段,如何在企业不同阶段动态识别、选择合适的研发外包模式尚缺乏深入挖掘[9][12]。

      因此,本文在清晰划分效率型和创新型研发外包模式基础上,以企业成长生命周期为序列,刻画企业在初始、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研发外包模式的演进规律,为企业动态选择外包模式,有效提升外包管理能力提供政策建议。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研发外包的模式划分

      大部分学者根据“核心论”的思想,将外包划分为“核心”和“非核心”两种模式[9][7][18]。然而,“核心”和“非核心”的划分方法并不适合研发外包:一是研发外包本身与企业“核心”技术和知识密切相关;二是现有多维度的划分方式[19-21],均难以准确描述研发外包特质。

      研发外包具有知识密集性、控制复杂性和系统集成性特征[22]。大部分企业总是致力于两种创新模式:渐进性和突破性创新[23],或持续性和颠覆性创新[24]。后续学者以创新类型为契机,探讨不同企业行为[25]。如Azoulay[26]提出的信息性外包和知识性外包;Zott和Amit[27]提出效率型和创新型商业模式。

      因而,从创新的平衡角度出发(unbundling the innovation),可将研发外包划分为效率型(routine)和创新型(innovative)两种模式,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三方面:(1)从研发本质的角度,效率型和创新型代替“核心”和“非核心”划分方式。研发内容如聚焦于成熟技术,创新性不高,即效率型研发;如偏向复杂、前沿新型技术,创新性较高,即创新型研发。(2)从研发决策的角度,效率型和创新型是企业“自制或购买”的平衡点。效率型研发外包的目标是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加快研发速度;而创新型研发外包的目标是实现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转变,外包与否取决于企业现有的能力、战略和新产品周期。(3)从创新绩效的角度,效率型和创新型是区别企业创新强度的重要因素。企业一方面要持续改进、完善现有的技术,实现稳定增长,倾向于效率型研发外包;另一方面又要不断革新技术,进行未来技术储备,倾向于创新型研发外包。

      1.2 研发外包模式的动态演进理论

      (1)社会网络视角

      外包网络是企业网络组织的一种形态,由核心企业,参与主体的顾客、供应商、合作单位和竞争对手[16]组成。Granovetter提出社会网络的弱联系和强联系,其强弱的区别与外包网络成员在关系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参与各方利益互惠程度的高低相关[28]。外包网络的形成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演化的过程[15]。外包网络由企业社会资本的推动和结构孔的拉动共同实现,其形成路径可归结为弱联系和强联系主导模式[15]。在外包网络中,核心企业大多扮演着网络设计者的角色。它凭借结构孔的位置和控制优势决定供应商的进入机制,选择具有优势竞争力的供应商,逐步形成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外包网络。

      因此,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来看,外包网络的进化过程就是弱联系和强联系两种主导模式有效结合的过程。强弱联系的进化为效率型和创新型模式的动态演化奠定理论基础。

      (2)核心能力视角

      外包是企业缩窄业务并专注于其核心能力发展的有效战略[18]。在大部分的案例研究中,学者达成共识的是企业不会将其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轻易外包[2][14][30][31]。但在寻找稀缺的、不可替代的互补资源时,会选择具有资源优势的外包供应商[30],采取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外包模式。从经济学角度看,外包演进过程可划分为需求拉动、成本优先和基于核心能力的资源外包三个阶段[29]。从管理学角度看,核心能力和资源外包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运营战略,外包与否取决于核心能力的渗透程度[16][17]。基于核心能力的外包是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和发展企业核心产品的技术平台[16],提升企业模块化设计、学习、研发管理等多种超越外包能力[12]。

      因此,从核心能力的视角来看,外包是一种计划、责任、知识和行为管理转移的契约[33]。外包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研发水平和核心能力发展战略,动态选择效率型或创新型外包模式,才能确保外包的成功和收益。

      (3)理论假设

      在成长初期,企业刚介入现有的技术领域,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比较薄弱,研发外包以效率型为主,主要解决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的短缺。到发展期,企业规模逐渐壮大,技术和产品需求大增,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幅度上升。企业一方面把成熟技术的外包出去,一方面不断探索、挖掘新产品、新技术以提升行业竞争优势,效率型和创新型研发外包程度逐步增强。到成熟期,企业的产品、技术趋于稳定,其核心任务是挖掘突破式新技术和对未来技术储备,效率型外包逐渐减少,而创新型研发外包不断增强。因此,在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效率型和创新型研发外包不是静态的固定比例的平衡,而是动态协同互补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