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心理资本开发:E-PCI-S模型

作者简介:
张铭(1968- ),男,湖北洪湖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 杭州 310038),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北 宜昌 443002);胡祖光(1948-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江涛(1979- ),男,湖北枝江人,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原文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内容提要:

心理资本干预(PCI)模型的局限性和企业家群体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决定了PCI模型无法完全适用于企业家群体的心理资本开发。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兼具宏观开发与微观开发、直接开发与间接开发、主动开发与被动开发的开发企业家心理资本的拓展模型——E-PCI-S模型,并从开发主体、开发对象、开发层次、开发维度、开发方法和开发效果6个方面比较了E-PCI-S模型与PCI模型的差异。为了说明E-PCI-S模型的逻辑自洽性,本文从外部环境对心理资本的影响、企业家资本不同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两个方面论证了E-PCI-S模型的理论基础,并结合中国的创业环境现状和中国企业家资本不同形式存量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应用E-PCI-S模型开发企业家心理资本的启发性思路。最后,本文指出了E-PCI-S模型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3 年 04 期

字号:

      一、问题提出

      自从Luthans et al.(2004)将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引入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以来,围绕着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①主要集中于三大主题:心理资本的理论建构、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和心理资本的开发研究。作为一个实践导向的研究分支,心理资本的开发是心理资本研究的落脚点。如果说心理资本的理论构建回答的是“开发什么”,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回答的是“为什么开发”,那么,心理资本的开发研究则回答的是“如何开发”。相对于另外两大研究主题的快速推进,心理资本开发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①从文献的数量看,心理资本开发的规范研究还较少。以国外的研究为例,我们检索了EBSCOhost、Elsevier SDL、John Wiley三个文献数据库中题名包含“Psychological Capital”的研究文献(截至2012年11月15日),发现以“心理资本开发”为研究主题的文献仅仅只有7篇②。②从研究模型看,现有的心理资本开发研究还基本上囿于Luthans et al.(2006)的心理资本干预(psychological capital intervention,PCI)模型。③从心理资本开发的对象设定看,现有的心理资本开发研究还主要集中于学生、企业员工、管理人员、内创业团队(intrapreneurial team)等这些比较易于集中的群体,缺少专门针对那些不易集中或不愿意接受外部干预式心理资本开发的群体(如本文中的企业家)的开发方法。④从心理资本开发的层次看,现有的心理资本开发研究关注于微观层面因素,忽视了宏观层面因素在心理资本开发中的作用。这些不足固然与心理资本研究兴起不久有关,但可能更多的是学科背景与空间视野的局限,如大多数研究者是组织行为学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他们的视界主要集中于人际或组织层面。正因于此,本文拟在Luthans et al.(2006)提出和反复实验检验的PCI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家”这一特殊群体提出一个兼具宏观开发与微观开发、直接开发与间接开发、主动开发与被动开发的多层面、多途径的拓展模型——E-PCI-S模型,以弥补PCI模型的不足。这是本文的理论背景。

      本文将拓展模型的对象设定为企业家还有着强烈的现实关照。相较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家,中国企业家从创业之初就不得不扮演起双重角色:作为传统企业家,他们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主要缔造者;作为制度企业家(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③,他们又是中国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重要推动力量。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双重使命及创业企业成长的主要承担者角色,让中国企业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让中国企业家走出压力困境构成了本文的实践背景。

      二、PCI模型及其特点

      心理资本开发是心理资本研究中实践性、应用性最为突出的研究分支。2002年,在为积极组织行为学奠基时,Luthans(2002)就已经明确地将开发和管理人的心理力量作为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目标之一。2004年,Luthans F、Luthans K W和Luthans B C正式将积极心理资本概念引入积极组织行为学,提出了开发积极心理资本的主张。2006年,Luthans、Vogelgesang和Lester又提出了开发韧性心理资本的方法——主动型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和被动型人力资源开发战略。Luthans et al.(2006)提出了著名的PCI模型,并详述了PCI模型的主要内容。Luthans et al.(2008)又将文字描述型的PCI模型精致化为图形呈现型的PCI模型(参见图1):以目标和途径设计与执行障碍计划开发希望,以树立自我效能与开发积极的期望开发现实的乐观,以体验成功/模仿他人与说服和觉醒开发自我效能/信心,以构建资源/回避危害与改变影响过程开发韧性;最近的结果是开发心理资本,获取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优势,而最终的结果则是工作绩效和组织绩效持续、真正的提高。

      Luthans等的PCI模型是分维度进行的,每一维度都有若干具体的开发方法,而这些具体的开发方法主要是借鉴和整合了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如自我效能开发借鉴了Bandura(1977)关于自我效能来源的理论,而希望、乐观、韧性开发则分别借鉴了Snyder et al.(2002)、Seligman(1998)及Masten and Reed(2002)的相关研究。

      Luthans et al.(2006)不仅提出了一个整合多位学者的PCI模型,而且还利用实验方法检验了PCI模型对心理资本提升和工作绩效的影响。Luthans et al.(2006)以管理专业学生(1小时)、开业经理(practicing managers)(2小时)和工程经理(engineering managers)(2.5小时)为实验对象,以自行开发的心理资本量表(PCQ-24)为测量工具,检验了PCI模型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实施了心理资本干预的实验组被试的心理资本水平大约提高了2%,而对照组被试的心理资本水平没有提高。随后,Luthans et al.(2008)又以来自于多行业、多地区的工作人群364人(实验组被试187人,对照组被试177人)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一项“基于网络的2小时高聚焦的培训干预”(A Highly Focused,2-Hour Web-Based Training Intervention)实验。前测和后测的结果显示,“基于网络的培训干预”实验能有效提高实验组被试的心理资本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