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学界的价值迷失

——实践迷失和客户迷失的深化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继伟(1968-),男,山西临县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危机管理与问题管理,E-mail:sjw@staff.shu.edu.cn,上海 200444

原文出处:
管理学报

内容提要:

中国管理学界的价值迷失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内心价值迷失,表现为达不到“为学术而学术”的境界,功利型自娱自乐居多;第二,外部价值迷失,表现为没有使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也有交换价值,甚至交换价值注水和泛滥;第三,误把内心价值与外部价值的关系当作你对我错的关系。价值迷失是实践迷失和客户迷失的深层原因。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0 年 11 期

字号:

      1 问题的提出

      管理学界的实践迷失(为了使概念具有系列性,将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称为实践迷失)与客户迷失是中国管理学界面临的严峻现实。《管理学报》2009年发表的2篇论文[1,2]率先对实践迷失和客户迷失的含义、类型及原因作了分析,并从改革学术评价体系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但是,这2篇论文对以下几个重要问题还没有展开研究:①在有些学科(或子学科)中,“为科学而科学”、“为学术而学术”是学术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准则,管理学界为什么要强调实践应用和客户评价的价值标准呢?管理学界为什么不能“为学术而学术”呢?②管理学研究者的行为一般是理性的、目标一般是明确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导致客户迷失呢?管理学研究者客户迷失背后的问题是什么?

      本文以管理学界的价值迷失为主线,对这些问题作探索性研究,以此来拓展实践迷失、客户迷失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并为今后我国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启发。

      2 相关文献述评

      2.1 哲学中价值的概念及其对本文的意义

      我国著名价值哲学专家王玉樑研究了学术界对价值本质的见解:满足需要论、情感愉快论、欲望对象论、评价结果论、心灵赋予论、兴趣爱好论等都属于主观价值论,直觉主义价值论、现象学价值论则属于客观价值论[3]。学术界一般认为,广义的价值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效应、客体对主体的效应。狭义的价值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积极效应,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效应,主要是对主体发展完善的效应,使人类社会更美好,使广大人民更美好。在评价价值时,必须以客体对社会主体、对广大人民利益的效应作为价值标准[4]。

      王玉樑[5]在分析各价值论学说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价值是关系范畴,必须坚持全面、彻底的关系思维,反对唯客体论和唯主体论;价值也是功能范畴,价值的基础是实践,从根本上说,价值在于促进事物特别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从实践、实践结果出发,从对事物发展(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效应出发,才能科学地把握价值的本质。

      哲学中价值概念对管理学研究成果(或管理理论)评价的启发是,管理学研究成果也有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应该更多地以关系思维来考察研究成果的价值。同一种管理理论,不同对象对其评价大相径庭,这正是主观价值的体现。好的或价值高的管理理论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得不到主流管理学界认可,或者不受重视,但总会有普遍认可的时候,这正是客观价值的体现。

      另外,价值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价值包括正价值与负价值;狭义的价值是指正价值,即积极的效应。相应地,管理学研究成果也有正价值与负价值之分,有些研究成果对企业或社会发展的负面效果大于正面效果,通俗地可称为“坏理论”。例如,GHOSHAL[6]指出,利润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等坏的管理理论正在毁坏好的管理,这些管理理论强化了人们谴责的管理实践。

      2.2 经济学中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及其对本文的意义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以斯密、李嘉图、马克思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对价值、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早已作了深入研究和精辟论述。当代主流经济学家很少研究这些问题,或者说只是简单地把均衡价格当作价值。

      斯密[7]最先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说,价值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斯密还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交换价值的大小不决定于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会有交换价值。

      李嘉图[8]进一步指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前提,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或者说,如果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无益于我们欲望的满足,那就无论怎样稀少也无论获得时需要费多少劳动,总不会具有交换价值。李嘉图还区别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而交换价值则是2种商品的交换关系,即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关系。

      马克思[9]同意李嘉图[8]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的论述,但对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的关系以及价值的源泉作了开创性解释。马克思认为,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用价值是永恒的范畴,交换价值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获取交换价值,不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商品消费者是为了获取使用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管理学研究成果像其他学术成果一样,具有公共物品或公益产品的性质,不能把研究成果完全当作商品看待,学术界与一般的商品市场也有明显区别;但是,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环境下,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商品属性,加之在我国的研究机构对研究者的激励方式中,经济奖励起着重要作用,奖励周期短、研究成果考核的量化程度高,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机构的奖励具有明显的经济性量化交换关系,所以,可以借用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来分析管理学研究成果。

      管理学研究成果的使用价值是指研究成果对同行、实践者、学生(学生也会成长为同行或实践者)的有用性或效用;管理学研究成果的交换价值是指研究者可以用这一成果换取的直接经济利益和间接经济利益。

      管理学界客户迷失问题如果用经济学术语表达,那就是管理学界重视和强调研究成果的交换价值,忽视使用价值。美国管理学界也是重视研究成果的交换价值,轻视研究成果的使用价值,或者说交换价值凌驾于使用价值之上,使得管理学研究者的首要使命不再是学术知识的创造,而是资源和利益[10]。美国管理学界借助市场化机制,通过强调研究成果交换价值,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研究者的研究热情,并将学术生产工业化、标准化。这使得美国管理学占据了全世界的主导地位,其他国家管理学界不得不模仿美国的市场化模式[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