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和价值观视角的高管团队(TMT)社会集成影响因素研究

———个典型群体决策情景下的探索

作者简介:
成瑾,女,博士,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福建 厦门 361005;白海青,男,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北京 100872;李自平,男,教授,原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总经济师,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内容提要:

高管团队社会集成的质量明显地影响团队决策,然而已有的文献未能有效地解释影响社会集成的深层次原因。本文选用了高度群体决策的极端环境企业,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构建方法,对H公司的四个高管团队进行了追踪式观察等多种证据材料的收集、分析,发现高管团队的认知和价值观分别制约着社会集成的有效形成,并发现团队领袖和一般高管成员在团队集成中发挥不同作用。本文归纳出团队认知渴求、领袖的开放性、团队合作意识、团队成员责任感、领袖对才能的尊重五个影响社会集成的要素;并进一步结合相关文献构建出基于认知和价值观视角的理解社会集成的理论模型。本研究丰富了高管团队理论及社会集成理论,且对企业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0 年 08 期

字号:

      0 引言

      任何组织都是与环境互动的。目前很多组织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竞争日趋激烈,这就使这些组织的决策不确定性放大、决策难度大大增强,更多的团队参与决策方式被选择。针对此类组织,高管团队对组织绩效有很强的预测力和解释力。Hambrick和Mason提出了高管团队理论(upper echelons theory),认为组织是其高管团队的反应[1]。高管团队理论认为来自多个功能领域专家的认知比CEO个体认知更全面,因而决策更合理[2~4]。逻辑上,既然组织决策是领导团队共同决定的,表明团队各成员最后达成了共识,而从团队多个个体到团队共识一定需要有效的社会集成[2]。社会集成描述的是高管团队成员内部相互作用的程度。良好的集成可以有效分享信息、观点和资源,促进决策执行效率。高水平的社会集成能有效促进组织绩效[5,6]。相反地,如果阻碍社会集成的因素太多,团队成员就可能消极对待群体决策、成员间的各类冲突就会加剧,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团队共识;更为严重的会造成高管成员离职、组织决策质量下降,失去竞争优势[7,8]。高管团队社会集成问题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强烈关注,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中国情景下高管团队的各种冲突问题[9,10]。

      然而,到目前为止,影响社会集成的深层次原因尚不清楚,与之有关的问题还是个“黑盒子”[3]。过去大量与之相关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团队特征、团队人口统计特征异质性对社会集成的影响研究[11,12],从团队表面特征进行研究,这是因为“心理过程比较难考察和衡量”,人口统计学数据容易获得,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认知框架。但社会集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需要深入到认知和价值观领域进行探讨,目前这种探讨还比较匮乏,正如Hambrick所说的对团队心理和社会集成过程的研究还非常缺乏[3]。所以从认知和价值观角度研究社会集成过程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视角。

      为了更好地理解高管团队的社会集成过程,笔者试图探寻:①影响高管团队社会集成的根源性因素是什么?②它们如何影响社会集成?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1 理论背景

      组织、社会心理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为深入理解社会集成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1.1 团队异质性与社会集成

      目前的研究对社会集成有不同的解释,但都强调了团队的互动,并隐含了团队异质性存在是社会集成的前提假定。O'Reilly等认为社会集成是一个多维现象,其反映为团队吸引力、团队成员之间的满意度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社交。现有研究都承认异质性和团队规模等是团队的基本属性[13]。逻辑上讲团队的异质性是社会集成存在的根本前提,社会集成是异质性和团队共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2]。理想的社会集成应该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有效地利用异质性;二是减少异质性给团队带来的负面效应,最终形成合理的团队共识[1,3,14]。

      因此,社会集成问题的探讨,必须是基于对团队异质性的理解。事实上,很多研究在关于团队异质性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时结论并不一致。团队异质性一方面增加团队信息来源和信息解释的多元性,有助于团队以开放的思维看待外部变化,同时让团队成员有变革和被变革的意愿,这会促进社会集成。另一方面,大量的学者认为团队异质性是阻碍社会集成的因素。背景相异、经验不同、信念和价值观迥异很可能导致人们沟通困难[15]、冲突增加,个人交流更容易产生矛盾[16]。由于异质总是伴随着冲突,因此有学者推断说同质性能够促进团队聚合和沟通[17]。

      由于异质性的“两面性”,笔者认为异质性与社会集成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由此有必要更深入地探索社会集成。

      1.2 相近吸引原理、社会分类理论与社会集成

      相近吸引原理是人们经常有意或无意识地喜欢那些和自己特征相近的人[18]。大量实证研究支持这一原理,人们发现具有相近属性的人交往更融洽,更容易沟通,彼此的认同度也较高;人们更喜欢和与自己有相近的态度和价值观的人交往,或者是人们喜欢和自认为与自己有相近态度和价值观的那些人交往[17,18]。人们之所以相近吸引,是人们在相近的人身上确证了自身的态度和价值观[19]。态度相近证明了自身的正确性,得到了想要的共鸣,因而相近的人们互相满意。心理学对认知、记忆和学习、自我确证的研究都能支持这样的观点。

      社会分类理论则为观察社会集成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其假定个体都有保持较高自尊的愿望[20]和正面的自我认同感[8]。个体为了让其他人了解自己,首先要界定自己,用组织关系、年龄、种族、地位或者宗教等特征把自己和其他人分类,这就是社会分类过程。该过程使个体最大化地寻找分类群体内的独特性,增强群内的个体吸引力。Brewer认为在绝对标准基础上的分类,会让成员感觉和自己同属一个群体的人更诚实、更有信赖感,群体之间更容易合作[21]。

      如果人们有机会互相了解,就会相近吸引;如果人们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就会用社会分类理论来确证自我,对类别内的群体产生归属感。相近吸引原理和社会分类理论从社会心理方面对同质性有助于社会集成的关系进行了解释,这些理论在对本文解释社会集成的其他影响因素时也很有帮助。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来探索影响高管团队社会集成的影响因素。由于本文试图从认知和价值观的视角探讨高管团队有效互动的因素,这些因素需要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深入挖掘现象的本质,这样的研究用案例方法非常合适[22,23]。由此,笔者将选择案例研究方法对本文选择的课题进行探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