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的研究述评及其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胜华(1970-)男,汉族,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浙江 杭州 310023; 芮明杰(1954-)男,汉族,上海人,上海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产业经济。上海 200433

原文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内容提要:

动态能力理论是近年来战略管理界兴起的前沿理论,但至今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对其思想渊源、理论基础、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基于理论整合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的新思路。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9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63(2009)05-0056-09

      一、引言

      在当今技术飞速进步和偏好多变的超竞争环境中,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和消逝都只能是短暂的时间概念,一个停留在已有优势地位、仅仅追求收获已存在的竞争优势来源的企业,很快会被更富创新的竞争对手所取代。因此,超竞争时代企业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成为了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传统能力理论所提出的能力形式,无论是核心能力还是独特能力,由于沉没成本效应、替代效应以及创新的路径依赖所造成的刚性使得企业无法保持与环境的动态战略适应[1][2],从而难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同时传统能力学派关注的主要是企业能力的现有状况而无法解释这种状况的未来变化趋势。所以,在超竞争的环境下,传统的能力理论对企业实践的指导意义越来越弱化。

      基于以上背景,Teece、Pisano和Shuen(1997)[2]首先提出了“动态能力”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动态能力观的出现,适应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使能力的构建、运用和更新成为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这对于企业在相应领域建立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动态能力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现有的分析框架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因此不能较为全面地解释动态能力的本质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现有动态能力理论的梳理,为构建能够科学地指引动态能力研究方向的分析框架夯实基础。

      二、动态能力的理论溯源

      1.动态能力理论的思想渊源

      综观早期的经济学文献,已经有了和动态能力理论相关的思想萌芽。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经济问题“内部”和“外部”的划分,可以看作是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萌芽。在斯宾瑟的“差异”观点基础上,马歇尔提出了能力“协调和整合”的看法,这已经与动态能力的理论非常接近了。之后Penrose和Richardson分别将马歇尔的“外部”经济问题和“内部”经济问题进一步拓展。

      1959年,Penrose的《企业成长理论》一书出版,该书首次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企业内部的动态活动及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Penrose将企业定义为“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并认为企业增长的力量来自于企业的内部资源。根据Penrose的逻辑,追求内部资源平衡利用的行为导致了企业成长,由于平衡永远达不到,因而企业的成长过程将生生不息。

      Penrose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上第一个强调企业内部的知识创造是企业成长源泉的经济学家。她认为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新知识的积累主要是经济活动内部化的结果,内部化过程节约了企业稀缺的管理能力资源。总之,Penrose“企业内在成长论”的贡献是将企业行为的分析从静态转为了动态并注入了知识积累的要素,是动态能力思想萌芽的又一重要体现。

      受Penrose启发,第一个提出企业能力概念的经济学家是Richardson(1972),他在《工业组织》一文中,使用能力概念来指企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他认为,企业的活动都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这些活动分为“替代性”活动和“互补性”活动。替代活动在企业范围内组织和协调,互补活动则需要第三种协调机制[3]。Richardson的企业能力理论是Penrose成长理论的补充,有动力机制和过程倾向,是动态能力观的又一思想源头。

      综上,马歇尔、Penrose和Richardson等人的工作为动态能力兴起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动态能力理论的理论基础

      动态能力理论从学科分类来看,属于战略管理范畴。战略管理“理论丛林”的相关理论,如演化经济学、企业资源理论(知识基础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为动态能力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Nelson和Winter(1982)在Alchain(1950)的企业预期不确定性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解释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4],特别强调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中如何行动是解释经济变迁的前提。他们指出,企业是知识的库存:企业把已有的知识储存在组织惯例中(解释企业现有的能力),并在竞争过程中搜寻新的惯例(解释企业能力的发展)。理解企业能够在未来做什么就必须理解企业现在能够做什么。因此,企业的行为可以由它们使用的惯例来解释,而给企业做模型意味着给惯例随时间的变化做模型。这样的企业是动态的,永远处于发展之中。由于详细分析了企业能力产生和演化的机制,演化经济学是动态能力理论基础的核心(Zollo et al.,2002[5]; Hilliard et al.,2004[6])。

      除了演化经济学外,管理学的内生要素理论也为动态能力理论提供了营养。Prahalad和Hamel(1990)[7]提出了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发展性,资源发展性是指随着企业发展与外部资源环境的变化,企业资源具有自身适应性的不断完善与提升以及特征变化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一是企业资源能够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而进行适应性的自我完善,企业资源价值创造力具有随使用频率的增加以及在时效范围内随时间增加而日臻完善的特性,企业价值创造力也就会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如图1所示;二是企业资源具有再生繁殖能力,能够通过自身价值创造力的发挥,通过资源关系的拓展创造出新型的企业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