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技术联盟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战略手段,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成长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技术联盟建立企业知识网络,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借助于整个网络的能力响应市场需求,缔造企业竞争优势。如何提高企业技术联盟的效率和效果,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的焦点。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联盟管理中的功能的发挥,从技术联盟的动机、合作方式的管理、合作规制的设计等硬性管理角度来探讨改善技术联盟绩效的途径和方法[1],然而由于对联盟的结构、功能因素及联盟绩效认识的不充分,同时忽略了联盟形成、运行过程中的文化、权力、信任等社会因素与技术联盟创新的影响[2],使得研究结论在联盟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实质上,企业技术合作绩效与组织间知识学习和合作创新过程密切相关。在保证技术联盟合作有效性的前提下,如何避免合作伙伴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解除合作伙伴的学习困境,一直是合作伙伴面临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涉及技术联盟中合作各方的组织行为及其协调问题,如对待合作的态度、对其他文化的包容性、对组织变革的偏好、相互信任等,这些组织行为特征对集体知识的开发、伙伴界面的设计、信息处理成本以及合作关系的演变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直接关系到技术联盟的成败。近期对技术联盟绩效的研究已引入了组织行为特征范式,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本研究首先综合前期学者研究,通过规范研究,提出研究假设,总结出影响技术联盟绩效实现的企业组织行为特征因素;然后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并采用LISREL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得出研究结果;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解释。在技术联盟绩效实现影响因素的研究领域中,该研究成果将成为该领域后续研究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一)技术联盟绩效 目前在技术联盟绩效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多维度评价,评价体系包含多个联盟绩效维度,如联盟稳定性、市场和财务结果、知识获取、员工培养等。Glaister和Buckley[3]的联盟绩效评价综合采用了如下主客观指标:成员企业对联盟总体绩效的满意程度;联盟的收益是否超过联盟成本;联盟稳定性和维持时间。Lunnan和Haugland[4]从联盟存续、联盟短期和长期绩效3个方面讨论联盟成功与否,其中联盟存续是针对联盟运作状况的测量,短期和长期绩效衡量探究联盟目标完成效果的测量。Mohr[5]提出了技术联盟绩效应包含技术知识获取、联盟收益、成员企业成长、联盟市场份额以及联盟稳定性5个维度。Nielsen[6]构建了包括关系平等、财务绩效、组织学习和联盟目标达成四个维度的联盟绩效评价模型。 企业技术联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柔性网络系统,联盟成员只有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信任、相互认同的基础上,通过实现达成的协议,才能有效利用资源开展技术创新。根据Robson等人[7]的研究,影响联盟因素要素是建立在个人及组织层次上的相互信任、友好、承诺等为盟员专有的独特性关系资源;交流环境因素是基于关系资本构建基础上,合作伙伴间复杂的动态交互作用所形成的,能够带来联盟伙伴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协作环境的营造,正是通过联盟企业间的协同互动、优化价值链,进而在联盟成员间建立一个信息、知识传输分享机制,并激发技术、生产上的创新。有鉴于此,本研究在Robson等人的分类基础上,综合其他学者研究成果,从关系资本与交流环境两个层面,探讨其促进联盟伙伴间合作,进而对技术联盟绩效的影响作用。 (二)合作与技术联盟绩效 合作是指联盟伙伴自觉采取协调性行动,共同争取现在或未来个体及联盟目标的达成[8]。一个高度合作的联盟中,联盟伙伴必须构建强大的协作体系,该协作体系提倡为了维系联盟稳定性而保持必须的平衡,同时兼顾伙伴在资源配置中的灵活性和独立性[9]。联盟成员合作的价值在于它改变了成员参与技术联盟的动机结构,从技术转移到经验学习,再到共享创新,企业合作提供的知识根植于合作网络中的程度将越来越高,最终将促进合作伙伴共同收益的最大化。 联盟关系建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相互依赖以及资源的匹配,而联盟长效关系的维系需要联盟成员为达成共同目标的主动参与行为[10],即联盟合作关系是建立于成员间的密切互动之上。Ring和Van de Ven[11]认为联盟双方的互动关系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发展,互动频繁,则联盟伙伴对彼此的能力和可靠性都将不会有所顾虑。因此,合作关系稳固,即组织成员问互动的频度、深度及广度也就越大,则知识的运用和传递的效率也就越高,成员借助联盟网络能够获取的竞争优势也就越大。根据以上推理,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联盟伙伴间合作程度越高,则联盟绩效越高。 (三)关系资本因素 1.信任 信任是个体或组织通过一系列相互作用所获得的对其他个体或组织的可依赖程度的认识[12]。刘学等[13]指出,组织间信任包含两个维度:一方面是对对方有能力实现其义务、责任的预期;另一方面是对对方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预期。因此信任是一种信赖,联盟成员相信伙伴行为有利于己,不会损害己方利益。 信任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控制机制和降低风险的方法[14]。组织间信任可视为组织中个人信任的集合,在信任的基础之上,交易伙伴间可以不去防范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会更愿于去分享彼此的资源、技术知识,尤其是可促进更自由和更大程度上的信息及技术诀窍的交流。Muthusamy等[15]指出伙伴信任行为是联盟成员企业的管理者之间丰富的、有意义的、持续的知识交换的前提条件,尤其是隐性知识的转移,并不能通过协议强制执行,只能通过信任的社会网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