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脆弱性评价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脆弱性分析和评价”的研究成果少,“脆弱性”概念很少被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为数不多的相关文献中大部分仅涉足企业管理中个别环节、个别方面的脆弱性研究。 如在企业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方面,Pidgeon、Rudolph和Repenning、张良森等国内外的学者就企业文化,干扰的集聚规模,企业成长速度等与组织脆弱性的相关性以及前者对后者的作用展开探讨和研究[1-3]。在企业脆弱性分析与评估方面,金辉等、宁钟、池信云、王锐兰、王强等分别从团队管理,供应链管理,法人治理结构,非盈利组织融资以及企业遭遇外部突发事件等角度对脆弱性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4-8]。亦有文献专注于研究特定项目投资面临的脆弱性问题,如张宏亮,李鹏对“脆弱性”进行了概念界定,并通过分析5个英国PFI项目,识别出PFI项目的一些特点,指出PFI项目的这些特点一方面提高了项目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将增加项目的脆弱性[9]。 但现有文献中绝大部分都未能对“脆弱性”作出正确界定。在这些研究中,所谓的“脆弱性”往往被混同于可能触发危机事件的各种因素,即“危险源”。从现有文献资料看,关于企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极为罕见。本文拟在界定“脆弱性”的基础上,将这一概念引入企业危机管理中,构建企业脆弱性系统分析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一、企业“脆弱性”的概念界定 脆弱性概念来自医学,首先来自患病的意义。脆弱性概念可以扩展到人体研究情境。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伦理准则”(2002)的第13条就是有关“涉及脆弱人群的研究”。该准则的评注说:“脆弱人群指那些相对(或绝对)无能力保护自身利益的人。更正式地说,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权力、智能、教育、资源、力量或其它必需的素质来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10] 当前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研究、自然灾害中承灾体的脆弱度评价等领域,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系统“脆弱性”进行了界定,认为,一个系统的脆弱性代表这个系统对抗灾害事件的程度和能力[11-13],系统脆弱性独立于灾害事件[14]。Watts和Bohle认为系统的脆弱性可以在三个方面有所体现:这个系统暴露于灾害事件的程度,对抗灾害影响的能力和从灾害事件中恢复的能力[15]。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脆弱性”应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会诱发危机事件,但一旦危机事件发生,它将直接影响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后果,且危机事件对“承受体”的作用可能导致后者“脆弱性”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承受体”与“危机事件”之间相互作用的概念,体现着两者之间的一种关联。既然如此,那么企业“脆弱性”亦不应理解为企业危机事件的诱发因素,而应看作在一定外部环境条件下,一旦危机事件发生,企业有效应对危机,控制危机影响范围和程度,从危机中迅速恢复的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 事实上,企业“脆弱性”、“危机事件”和“危机结果”可以看作是一条因果链上的不同节点。这条因果链起始于“危险源”而终止于“脆弱性”,即一系列危险源的存在为因,危机事件的发生为果;进而危机事件与企业固有的“脆弱性”相互作用为因,危机最终结果为果;再进一步,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后果为因,企业新的脆弱性水平为果。如此便构成了企业“脆弱性”与“危机”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企业脆弱性系统分析模型 企业的脆弱性结构是一个复杂系统。故此处引入复杂系统的脆性理论,以期对企业脆弱性做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分析。 (一)复杂系统脆性理论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是由钱学森院士等人发起的系统科学研究新领域。中国科学家自1980年提出建立系统学的任务以来,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对复杂系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工作。目前普遍认为,复杂系统具有复杂性、开放性、非线性、进化和涌现性、层次性、巨量性。但是,在复杂系统运行时,对于一个子系统由于外部干扰的不确定性和内部进化的不完善,一个极小的干扰就可能使其突然崩溃,进而导致整个系统进入无序状态而产生崩溃,这就引出了的脆性的概念[16]。 脆性是复杂系统的一个基本属性,它是随着系统的演化而发生变化。对于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当它的一个子系统(不是孤子系统)遭受足够大的外力(其中外力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外力,还包括信息,物质流等外界因素)打击时,会破坏原来的有序状态,进而形成一种新的无序状态,该子系统崩溃。由于该子系统会与其它的子系统交换物质和能量,因此它的崩溃会使其它与其交换物质和能量的子系统的有序状态遭到破坏,最后产生崩溃。依次递推,随着崩溃子系统数量的增多,层次的扩大,最终将导致整个复杂系统崩溃。脆性是复杂系统的一个基本属性,其根源在于子系统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故其始终伴随着复杂系统存在,并不会因为系统的进化或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消失。 根据复杂系统脆性的定义,李琦等学者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建立了一种包含外部环境输入和系统内部组成的复杂系统脆性结构模型[17]。他们认为,复杂系统的脆性由脆性因素、脆性事件、脆性结果三要素组成,指在一定时间内以相应的脆性因素为必要条件,以相应的脆性事件为充分条件,有关领域承受相应的脆性结果(系统崩溃)的可能性。复杂系统脆性结构模型是建立在可变性和不确定性作为主要特性基础上的,其脆性结构的要素有脆性风险、系统结构、脆性事件、脆性因素。因此,复杂系统的脆性结构模型是由脆性风险、系统结构、脆性事件、脆性因子组成的四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