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托管经营,是搞活国有企业的一条新途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何华梁 湖南省体改委企业体制处

原文出处:
企业家天地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十几年企业改革实践中,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先后采取了放权让利、实行利改税、推行承包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重大改革步骤,但是迄今为止,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政企不分、企业自主权不落实、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国有企业亏损严重、效益低下、活力不足的状况仍然十分突出。一些省、市从德国建立托管局托管原东德企业的成功托管实践中得到启示,鼓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包括外省、境外企业)对不景气的国有企业托管经营,实现经营力商品化。这虽不是搞活国有企业的唯一途径,但可以说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新途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的实质,就是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竞争,是通过经营主体以企业为载体来实现的。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企业管理水平即经营力的较量。狭义上的利益主体是由企业产权所有者构成的。广义上的利益主体则由企业产权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生产者组成的。在这几个因素中,经营管理者是能使产权所有者和生产者利益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也是经营力的主要的物质承担者。托管经营,就是企业的所有者通过契约形式,将企业托管给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的法人去有偿经营,明晰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责权利关系,保证企业财产保值增值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实质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通过市场,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有效运行。实行托管经营,要求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将企业经营者从企业其他生产要素和企业其他生产者中分离开来,作为新的独立的利益主体以托管方的身份与委托方即企业所有者签订经营合同,专事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制约关系。通过这种“外在于”企业的经营者,把有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科技成果、优质产品引入企业并投入一定量的启动资金,对企业实施有偿经营,实现经营力商品化。对国有企业实行这种办法,就意味着在不改变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对企业经营权的让渡,以此促进政企分开和两权分离,这有助于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接,符合我们一直倡导和追求的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企业托管的主体,亦即企业托管中的托管方(又称受托方),必须是具备接受企业资产托管经营能力的独立企业法人。它可以是按现代企业制度模式建立的企业托管公司,也可以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或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机构。其职责在于直接以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按照约定条件,在规定期限内,通过经营、管理、运行受托资产,取得显著的经济回报,使企业获得新的生命力。而相应地,企业托管的客体,亦即委托管理的标的企业,可以按实际发展需要,以多种对象为选择,可以是经营不善、亏损企业、资不抵债或濒于破产企业,也可是经营较好的企业。

      实行托管经营是解决目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困难的有益尝试,是搞活国有企业的一条新途径,对相当一部分困难企业来讲,它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托管经营不是承包制的简单翻版,它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承认经营力是商品。意味着不但企业要面向市场,而且要打破传统的纯行政化的干部模式,把经营力商品人格化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推向市场,造就一支职业化、市场化的企业家队伍。二是体现了“国家所有、分级管理、企业经营”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国家作为所有者,只在价值上对国有资产实行宏观监控,不直接参与经营。由经营者从实物形态上对国有资产行使经营权,彻底斩断了所有者与经营者相联系的“脐带”。三是克服了承包制只在企业内部或行业内部选择经营者,因选择空间小所带来的局限性。企业面向市场,在最大范围内选择托管方,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化、社会化、商品化。四是避免了承包制的短期行为和事实上“包盈不包亏”,由国家承担无限责任的弊端。承包制是由承包人对企业承包经营,这是一种个人行为和责任。在现行的行业承包制中,承包人大多不具有财产能力,更不能负财产责任,因而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还是由企业出资者承担。这种承包制的利益主体主要是承包人,这是一种责、权、利极不相称的企业经营模式。而进行企业托管的托管方以自身财产做抵押,在利益上与委托方建立密不可分的关系。受自身利益的驱动,托管方将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最终使由国家承担经营风险变为国家与托管方共同承担风险。

      托管经营有利于在现有条件下大规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由于托管经营这一方式能够在不改变或暂时不改变原有产权归属的前提下,直接开展企业资产的重组和流动,从而有效的回避了企业破产以及购并中的某些敏感问题的难点。因此,对政府而言,其最大好处在于:直接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并使国有资产增值为取向,有效地防止或制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切实改进了国有资产经营水准,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增加了财税收入,减轻了企业长期陷入困境和破产等造成的社会动荡和政府负担。对企业而言:则可使大量资不抵债、亏损及陷入各种困境的企业,因托管而实现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一些具有相当实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借此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购并,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企业托管经营公司,可以直接注入启动资金,引入技术、名优产品和品牌,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变成现实生产力。这些都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的现实困难,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