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批办得虎虎有生气的国有企业,其中有名牌产品的国有企业,也有知名度很高的明星国有企业。这类国有企业,既大量存在于垄断行业,也大量存在于竞争行业。这表明国有制具有生命力,国有企业能够驰骋于市场竞争之中,国有经济同市场经济是相容的。 我们也要正视一批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乌杰说:“国有企业中20%是盈利的,10%临近破产,70%是持平状态。”(1955年7月20日亚太经济时报)这表明国有企业面对非常严峻的形势。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险情更为严重。 据测算, 国有企业资产总值约为3500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4.3%。这种过高的资产负债率, 任何所有制企业都无法承受。一旦遇到国家收紧银根,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国有企业首当其冲,资金运转的矛盾就更加激化。亏损面更加扩大,有的则陷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之中。我们要重视这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关于国有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种种议论 提出要抓住国有经济深层次矛盾,已经有十多年,但是,什么是国有经济深层的矛盾,至今仍众议纷纷,有种种议论,择其要者有三种: 一种说法,认为国有经济的深层矛盾是所有制问题。这种矛盾的具体表现就是国有制同市场经济不相容。根据是国有经济有超经济行为。近期又有人提出新的论据,即所谓社会经济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具垄断性的资源——“公共品”;一类是具竞争性的资源——“私人品”,其数量占绝对优势。有人引用西方经济理论的结论:“公共品”的交易与配置适用政府组织形式来进行;而“私人品”的交易与配置则适用市场组织方式来进行。有人以这种理论结论为依据,主张只保留垄断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把竞争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实行非国有化,即把国有企业变为非国有企业。至于非国有企业是什么所有制性质的企业?这样的大问题竞被有意回避了。 国有企业的深层次矛盾,不是所有制问题。1995年5月6日间,江泽民同志视察国有企业时曾明确指出:有一点可以肯定,部分国有企业缺乏活力,不是由于所有制问题,而是企业机制、外部环境和历史遗留问题。他特别强调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经济,只能搞好,只能加强,而决不能削弱。 又一种说法,认为国有企业包袱过重,债务负担过重是国有经济的深层次矛盾。据此,人们提出种种化解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的方策:有主张实行债务停息挂帐的办法;有主张实行债权转化为股权的办法;有主张银行与企业联手,共同采取措施,让国有企业从债务困境中解脱出来。 采取措施解决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是完全必要的,包括把相当一部分“拨改贷”转为国家投资,都是正确的,必要的。但是必须指出,就企业债务解决企业债务,治标不易,治本更难,即便解困于一时,也不能防止新的债务沉淀。原因是债务包袱是国有经济深层次矛盾的集中表现,而不是国有经济深层次矛盾本身。 第三种说法,认为国有经济的深层次矛盾,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这种说法是“舶来品”,一度在国内颇有市场,因此,对这种说法要多说几句。 “软预算约束”一说来自科尔奈。此公在匈牙利以批判社会主义而名噪一时。科尔奈把国有企业效益低的病根,诊断为国家实行“软预算约束”的父爱。此话说白了,就是指责国家把国有企业惯娇了,惯坏了。当年匈牙利的实际情况如何,我们不愿加以评论。我于1994年8 月25日撰写的题为《论发挥产权机制与利益的双重效应——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新思路》论文,从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所谓“软预算约束”一说提出过两点评论: (一)“科尔奈所说国有企业受到政府软预算约束的父爱,就我国情况来评论,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片面说法。我国国有企业的亏损病,病灶在国有企业身上,而病根却在国家实行的数量扩张发展模式身上。政府投资办国有企业,从来没有把企业‘喂饱养肥’往往先养一头‘克朗猪’,国家就用统收统支的预算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进行索取,国有企业创造的纯收入,几乎全部上交财政,折旧基金的一部也上交财政。国有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或基本建设的投资,要先经国家批准立项,之后再由财政拨款。这对多数国有企业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事。企业成本范围的门也被关死,当初厂长只有批准300 元的低值易耗品进入成套的权利。由此可见,国家对国有企业实际执行的不是什么软约束,而是‘竭泽而渔’的硬过头的预算约束。与其说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了软预算约束的‘父爱’,倒不如说国家对国企业实行的是近乎象个‘晚娘’的硬过头的约束,让子女长期处于‘先天不足,后天贫血’的畸形状态。对一个国有企业来说,这种畸形状态,一拖就是十多年、二十多年,乃至三十多年,一直拖到国有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老化、产品老化、退休职工成堆。这个时候,国有企业从税利上交大户变为亏损大户,直到‘灯干油尽’难以为继的地步。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政府出于保持社会安定的需要,不准国有企业停产,不让企业职工失业,才被迫不得不用财政资金弥补国有企业的亏损。科尔奈讲的软约束的‘父爱’,也许是指这段‘灯干油尽’的情况。对大多数国有企业来说,科尔奈讲的绝不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