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组织社会化现状的实证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庆燕,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030)   石金涛,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030)

原文出处:
商业经济与管理

内容提要:

本文从员工社会化的视角出发,考察在我国文化背景下,企业组织的社会化战术行为。样本为382名进入企业组织的一年半以内的新员工,结果验证,企业会因为所处地域、所处行业、其性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社会化战术,同时企业还会根据新员工工作经验不同和进入企业的工作时间采用不同的组织社会化战术。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6 年 12 期

字号:

      一、引言

      19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学开始出现社会化这一术语。每当面临新环境时,就是个人在新的组织环境下的社会化“新开始”。在组织文化的建立与维系过程中,有三个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甄选过程、高层管理人员的举措和员工社会化方法。通过员工社会化,员工学到相关的价值观及准则,而这些使他们成为该文化的充分发挥作用的成员。员工社会化是工作者适应一个新工作或组织新角色,并适应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的过程。员工社会化是个体与组织的双向过程,一般新员工在进入企业组织的社会化适应阶段,组织作为主控的角色,经常会采取一些组织的社会化战术行为,以此来增进新员工的社会化学习能力。Nicholson(2003)提出组织设计社会化战术是为了通过改变新加入的个体增强信仰、价值观和估价的一致性,而保持一致在个体加入组织后的较长时间内仍然很重要,因为它们是影响工作满意度、承诺和离职的主要方面。因此,组织社会化战术是组织处于主动地位采取的相应举措的综合研究,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目前关于国外员工社会化的研究,包括员工社会化的界定、员工社会化阶段模型、组织社会化战术、员工社会化程度及测量、员工社会化结果和个体社会化战术等相关因素的研究。组织社会化战术的研究领域,强调提供新员工在面对新环境时所可能产生的适应类型及组织可采取的战术策略,着眼于组织的管理者对运用何种方式来引导新员工快速经历员工社会化过程,以融入组织行列,而达成组织期望为目标。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外比较成熟,并在各类相关研究中广泛应用。如:Van Maanen & Schein探讨的组织社会化战术策略是“与一些特殊组织形式没有关联。理论上,至少它能被应用到个体职业生涯行将结束时的环境中”,并假设组织经常要使用至少六种战术策略来对新员工的早期工作经验结构化,每一个策略由两个连续统一体组成,如下:集体策略(vs.个体策略)、正式策略(vs.非正式策略)、连续策略(vs.随机策略)、固定策略(vs.可变策略)、伴随策略(vs.分离策略)、剥夺式策略(vs.赋予式策略)。这六种社会化战术策略被全面区分,并且所有的都被提出以确认个体对于一个被定义好角色的组织的反应(Van Maanen & Schein,1979),这六种战术策略的思想被随后的研究者们结合实际研究问题,而被大量采用。针对这六个策略,Jones通过研究和检验,认为这些战术策略最终归结为一个连续统一体。一端标注的是正式的、制度上的策略,而相对的一端则是非正式的、集体的策略。集体、正式、连续、固定、伴随和剥夺策略能够鼓励新员工积极接受指定的角色,因此重复组织现状,被称为制度式战术。与之相反,与制度化社会化统一体相对的一面,个体、非正式、随机、可变、分离和赋予策略则鼓励新员工对现状提出问题并且发展他们对待角色的方法,被称为个体式战术。

      关于组织社会化战术的作用,还有很多研究进行过探讨,如:Ashford & Sak(1996)发现,制度式战术减轻了新员工的困惑不安,引致他们对工作和组织的更大投入,而个体式战术则与高绩效和辞职意向的下降有关;Van Maanen & Schein(1979)提出,如果将各种人员和组织社会化战术相结合,会导致新员工形成一种特定的角色倾向。制度式战术导致监督角色倾向,而个体式战术导致革新的角色倾向;Hart(2005)提出在连续战术中,雇佣经验有着直接影响,为降低角色模糊的固定和伴随战术,绩效相关的信息内容对其起到了调节作用,剥夺战术对于新管理人员的创新角色有着负面相关;Kim et al.(2005)验证了组织社会化战术和人组织匹配的关系,提出组织社会化战术对于员工的积极行为有调节作用。

      从对国外员工社会化的文献研究中,发现员工社会化研究基本是跟随着组织文化的研究脉络而同步进行,而组织文化的研究也只是从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开始,故而员工社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近几十年时间里。从早期Schein组织文化理论建立之后,关于员工社会化的问题也开始起步,并且大部分是结合着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而进行,如压力、角色、沟通、培训等实际问题,并已取得一定成果。而国内,台湾有些学者在最近几年里有对这方面的研究,大部分走的是与国外相同的研究路线。而关于员工社会化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大陆还没有引入,组织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组织文化的建设和推介上。因此,本文借鉴国外对于员工社会化的研究,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组织的社会化现状,即组织社会化战术的行为表现。

      二、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采用的被试来自于我国九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组织。问卷共发放有700份,回收问卷447份,回收率为63%。有效问卷382份,无效问卷65份,有效问卷率为85%。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由三部分组成:指导语、人口统计学变量、组织社会化战术问卷。问卷编制采用结构式封闭型问卷,主题尺度为李克特式(Likert)加总尺度法的五点式量表。

      样本中男性为228人,女性为148人,数据缺失有6人。在教育程度上,大专有20人,大学本科有216人,硕士有140人,博士有6人。年龄上则根据研究目的被分为六类,21-24岁有84人,25-27岁有167人,28-30岁有88人,31-33岁有24人,34-36岁有7人,37(含)以上有7人,数据缺失有7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