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结构模型分析

——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为例

作者简介:
宝贡敏,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志蓉,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谢章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杭州 310027)

原文出处:
科研管理

内容提要: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作用日渐突出。但技术创新活动因其风险大而且整个创新过程充满着陷阱,使得企业,特别是技术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经常面临创新的两难困境,因此,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势在必行。本文以浙江中小企业为例,通过大规模访谈获取翔实数据,并运用结构模型分析法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6 年 05 期

字号:

      1 引言

      随着顾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1] [2],R&D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武器[2]。与旧经济企业相比,新经济企业将技术创新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地位[4]。但技术创新是无序的无法预测的过程,它依赖于创造、灵感和运气[5],因此导致很多企业陷入创新消耗战[6]和创新两难困境[7]。尽管有20世纪的创新经验,我们仍然无法确却把握如何更好地实施创新,甚至无法预测到最后创新是否成功[3]。因此企业必须在实施最好的、最大胆的创新方面进行综合权衡[8]。更重要的是,企业必须通过实施产品和技术创新战略有效管理创新[9]。

      在中国,中小企业主要靠资源高消耗、高成本、低附加值的产品,而不是靠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型产品或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其技术竞争力的薄弱日益受到关注。库珀认为新产品技术战略是高绩效企业新产品开发的三大基石之一。没有战略的产品创新活动犹如一场没有军事战略的战争,这样的活动没有方向、没有指导,结果也往往不尽人意[9]。很显然,假如一个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来有效管理创新活动,而它的竞争者却做到了,那么它的竞争者将获得优势并在竞争中获胜。

      2 假设的提出

      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定义、分类、作用及不同产业战略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就技术创新战略的分类而言,比较被认同的划分方案是安索夫、弗里曼等人提出的: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和创造性模仿战略。学者们针对不同产业的特点,对高新技术产业[10]、信息产业[11]、中药产业[12] 等产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问题分别作了相关研究。周亚庆、项保华及邱皖森、方世建等专家学者还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作了理论探讨。但多数学者仅停留在对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理论分析,而很少通过大规模调查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实证分析,对于企业家在技术创新战略实施中的直接与间接作用,以及创新模式选择、R&D与营销部门合作对技术创新战略实施的作用的实证研究则几乎没有。本研究中,技术创新战略是指对包括企业家识别创新机会,分配创新资源,选择创新模式并协调R&D与营销部门之间合作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所进行的整体战略性规划。

      2.1 企业家是技术创新战略成功实施的决定要素

      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力量。自从萨依在《政治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问答录》两书中第一次提出企业家职能是将劳动、资本、土地各生产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以来,经济学家们围绕企业家的创新职能展开了多方位的研究[13]。其中,熊彼特提出的“企业家和企业家创新的创造性破坏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的论断受到广泛推崇[14];马歇尔则主张企业应依靠企业家敏锐的洞察力、统率力、创造力来选择生产要素以形成高效率的生产方法[15];彭罗斯认为,企业家的作用是适应市场环境的对外机能与有效地组织企业内部资源的对内机能统一的结合点,它起到了推动市场与企业组织两者联动的创新作用[16];彼得·杜拉克更是呼唤企业家要将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结合起来进行技术创新[17]。经济学家们对企业家对技术创新作用的精辟论述表明,企业家不仅是技术创新战略的倡导者、组织实施者,更是激励者和协调者。企业家不仅通过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决策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还通过对创新模式的选择及协调R&D与营销部门的合作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产生间接影响。我们将通过如下三个假设进行验证。

      H1:企业家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视程度越高,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效果越好。

      H2:企业家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视程度越高,企业技术提升三种方式结合越密切。

      H3:企业家对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视程度越高,R&D与营销部门的合作越密切。

      2.2 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是技术创新战略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

      企业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或合作创新等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彼此有差异,但差异不是绝对的,三者之间具有一些共性,而且具有互动性,三者的选择还与企业家特质及偏好有关。当企业技术实力相对薄弱,或者企业家具有风险规避倾向时,企业创新以模仿创新为主导。通过模仿创新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企业技术实力不断提升,并逐步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创新模式,企业要突破技术瓶颈或超越竞争对手也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当自主创新为主导的企业技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时,企业可能以模仿创新代替自主创新,或者通过企业家的关系网络,与其他企业或研究机构的合作创新来解决企业遇到的复杂的技术难题。总之,企业家在选择技术创新模式时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三种模式的混合,只不过以哪种模式为主导有所不同,但都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原则,并根据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动及时调整创新模式的主导战略。三种创新模式的优化组合将有利于技术创新战略的成功实施,本文通过H4假设进行验证。

      H4: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这三种技术提升方式的结合越密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效果越好。

      2.3 R&D与营销部门合作是技术创新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前提

      随着竞争的加剧及创新的不断深入,创新风险性越来越大,创新失败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技术创新的失败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内R&D与营销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性[18]。R&D部门认为产品的科技质量是关键,以为质量可靠的产品就能吸引购买者,很少关注营销部门的销售情况或营销部门关于市场需求的预测,从而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使企业蒙受损失。营销部门则可能为了提高销售业绩,盲目追加营销活动的投入,而很少了解购买者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向R&D部门提出建议,从而削弱了市场对技术创新的反馈作用。企业家作为技术创新的组织者,在R&D与营销部门之间矛盾的协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家应以自己特有的素质,敏锐地察觉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子,识别和利用适应本企业的促进因素,为R&D和营销部门搭建沟通的桥梁,推动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使企业R&D成果能够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为此,我们提出了H5假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