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05)03-0076-05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环境问题的恶化需要人们投入环境成本去治 理和保护。然而,环境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却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国家的宏观经济核算 ,并未涵盖环境成本,使得环境成本补偿严重不足;微观层次未建立和实行规范的环境 成本核算制度(注:王立彦,伊春艳,李维刚.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实务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1998,(8):17-23.),也使得企业长期对环境资源的严重破坏现象得以长期存在,免除了企业本应承担的环境责任。显然,这与环境成本的理论建设的非完善性密切相关。 一、环境成本的界定与分类 目前,对环境成本的探索属于新兴领域,许多学科对其概念作了适应本学科口径的规 定,差异较大。我们认为,环境成本应是一个综合的、带有多层次分类的概念,需要从 多角度去探讨涵义。从广义角度看,环境成本应是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并以环境资源 的补偿为基础的各种耗费,包括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治理污染废弃物所投入的经济资源价 值。它以成本主体的经济利益流出为标志。从环境成本的作用对象分析,环境成本包括 自然资源的耗减再生成本与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前者包括自然资源的耗减、降级、重 造、恢复、维护等成本,如石油消耗、过度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荒山造林、退耕还 林维护费用;后者则包括污染物排放成本、废弃物回收利用成本、废弃物处理成本。前 者发生于环境资源对经济系统的输入端,后者发生于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的输出端。从 成本发生的主体来看,环境成本应包括企业环境成本(也称内部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 也称外部成本)。因为环境介质的流动呈现出经济影响的跨地区转移,使之因果关系的 判断有时难以明确,对环境的利用往往构成经济活动的外部成本(通常外部不经济性指 的就是外部成本),所以环境成本同时涉及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立足于微观,是指企 业在其生产经营或其他活动中所耗费环境资源的成本费用;立足于宏观,则指国家在一 定时期内用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损害治理的成本费用。但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之间的界限 并不是固定的。随着污染者付费原则(3P原则,polluter pays principal)的实施,一 些外部成本将转化为内部成本。从环境管理角度看,在不同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 的决策目的,以及环境管理的不同阶段对环境成本进行定义。因为环境成本是管理者作 出正确决策时必须考虑的相关成本。所以,企业界定与核算环境成本的目标是向信息使 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为此,它要对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反映,按成本核 算原则确认、计量和控制环境成本,并描述企业环境负荷的降低效果。 二、基于ABC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要对企业环境成本实施有效控制,首先要对环境成本进行辨别、分配与计量。获得环 境成本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会计系统。然而,在传统的会计系统中,考虑的是内部 环境成本,且分散在不同的成本和费用项目中。根据产品成本报告,可能直接确认的环 境成本是废水处理费,可能为决策者所考虑,而其他相关的环境成本则隐藏在其他的费 用项目中,甚至没有反映在会计系统中而未能得到考虑。实际上环境成本是由许多作业 造成的,分布在不同阶段。 1.基于ABC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基本思想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认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 源消耗成本(注:Selto F H.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 Management[J].Costing Management,1995,(2):78-85.)。将这一理论应用于环境成本管理中,我们则认为:产 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消耗则影响环境。所以,作业可以看成是产品与环境 成本之间桥梁,是作业将和产品有关的生产要素转换成了可能的环境污染。借助于ABC 理论,产品的生命周期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由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构成的,它们由此及 彼、由内到外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作业链,这个作业链反映了将生产要素(原材料、能 源、工具、信息等)转换为有用的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因此,如果能对每一个作业进 行环境成本状况分析,识别出具对应的材料和能源消耗、废弃物和能量释放,然后以作 业为中心进行归总,就可以全面核算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引发的环境成本。 2.企业环境成本确认 企业环境成本确认流程如下图所示 附图
由图可见,判断能否成为环境成本有两条重要判断标志:一是企业的作业或事项是否 与环境保护活动有关;二是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作业或事项是否引起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 。这是依据环境成本的核算范围和特有属性决定的。其次,环境成本的表现形式是资产 流出、资产耗费和负债增加。这与会计学成本相符。最后,能否确认为环境成本,还需 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等原则。 3.企业环境成本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