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危机中相关利益人行为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邢精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00084

原文出处:
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是一个渐进过程,措施不及时是管理者、银行及供应商等相关利益人无法避免损失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国有企业为样本,利用代表相关利益人行为的指标对危机事件的解释作用大小,推断相关利益人是否及时采取了合适的行动。研究表明:相关利益人的行动具有明显的序次关系,管理人员由于信息占优,在财务危机前三年就采取降薪等行动,银行收贷行动于危机前二年,而供应商一直到危机前一年才催收欠款。同时,仅部分相关利益人能及时发现财务危机征兆,并采取合理的措施。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4 年 11 期

字号:

      JEL Classification:G390,L290

      企业是所有利益相关者所订立一系列契约的结合(nexus of contracts),这些利益主体包括投资者、管理层、职工、供应商、顾客、银行、地方政府等等。财务危机特别是破产将给企业利益相关者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相关利益人总希望及早发现企业危机征兆,并在危机发生前能及时采取行动措施,以减少损失。经验表明,行动过晚、积重难返是企业破产倒闭的重要原因,行动迟缓也是银行与供应商无法挽回损失的原因。本文将以我国国有企业的经验数据证明相关利益人在企业经历财务危机过程中是否及时采取了合适的行动,是否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行动先后差异?

      一、相关利益人行为特征与序次

      财务危机是指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陷入一种危及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困境,通常表现为销售收入持续下降、长时间的亏损、现金短缺、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倒闭等等。正常企业陷入危机之中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为二方面:一是程度上由轻至重,如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发展至破产倒闭;二是时间上的延续性,正常企业从陷入危机发展到破产倒闭一般需要经历3—5年时间(Hambrick,1988)。凭借着直觉与管理经验,并借助于相关的定量分析模型,企业管理者、银行及供应商等企业相关利益者都在努力寻找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征兆,以求更好地防范企业财务危机。一旦发现企业有危机征兆,他们就会立即采取相应行动措施以避免损失。

      (一)财务危机中企业管理者行为

      “现金是王”,所有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最终表现了现金极度短缺。现金短缺致使到期债务无法偿还,资金循环受阻,简单再生产无法维持,引发企业生命系统的全面危机,甚至崩溃。

      为化解财务危机,公司管理者通常采取减小现金流出或增加现金流入的措施。Deangelo(1990)指出,公司遭遇财务危机时,管理者会用削减股利的方式来应对,尤其是当公司面对较高的负债水平,需优先支付具有刚性的利息时更是如此。Ofek(1993)指出,公司管理层会采取关闭不赚钱的部门或生产线、债务重整、减少股利发放、裁减员工及更换管理人员等措施应对企业危机。Opier与 Titman(1994)认为,管理者在面临财务危机时,会采取销售公司资产、减少或收回投资额及裁员行动三种行动。Whitaker(1999)认为,公司会透过变卖资产、降低存货、与银行协商改变付款条件、延长应付账款期限等行动来获取不足的现金。

      (二)财务危机中银行行为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经营策略,银行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企业从银行获取资金的方式主要有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近年来利用银行承兑票据也是企业短期融通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一般国有企业中短期借款约占流动负债的40%—50%,占资产总额的20%—30%,长、短期借款合计占资产总额40%左右,有的企业甚至超过50%。

      贷款风险管理水平已是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各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有一套严格的审查制度。近年来,我国银行发放一笔贷款通常需通过贷前三级审查,贷款发放后,还需进行贷后跟踪,以降低贷款违约风险。银行用以确定企业是否存在危机征兆的信息很多,包括宏观经济信息、行业信息、企业公开的会计报表及统计数据等,也包括一些非量化的信息,如诉讼争议、管理层变更、媒体报道等等。有时,信贷人员还需要实地考察,如走访生产基地、商品仓库等,以确定企业生产、销售是否正常。信贷管理人员类似于侦探,他们职责是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找出企业发生危机的征兆,以及早采取行动。一旦发现企业有危机征兆,银行将降低企业信用等级,取消授信额度、催收已发放贷款便会接踵而至。

      (三)财务危机中供应商行为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因购买原材料、雇佣工人等形成应付未付款项。与银行借款不同的是,应付未付款项是在企业的日常交易中自然发生的,因而,它们常被称为自然融资,主要包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等。商业信用的最大优点是灵活,不需要支付利息。(注:商业信用不需要支付利息,名义上是没有成本的,但供应商对即期付款销售报价低于赊销,因而,商业信用实际也有成本,成本的高低由双方的市场地位与谈判能力决定。)由于供货商给予商业信用比金融机构更为慷慨,企业对商业信用的依赖性很大,它常常是经营性企业最大的短期资金来源,约占流动负债25%,占资产总额15%左右。

      供应商通常是根据企业信誉、长期形成的交易伙伴关系等确定赊销的额度。他们通常也会定期检查信用额度,发现交易对手有危机征兆,立即停止赊销业务,催收所欠货款。

      (四)企业相关利益者行为序次

      企业管理者专注于内部管理,拥有专门服务于经营决策的信息系统,既包括公开的信息系统,也有生产、销售、管理会计等非公开信息系统,他们通常能量早发现企业面临危机的风险。

      银行是专业从事信贷的机构,拥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对公司内部经营信息与外部环境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他们具有项目审查(project screening)方面的优势(Holmstriom&Tirole,1996)。一般而言,银行通过严格的贷前审查与贷后跟踪监督,也能较早地发现企业发生危机的征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