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11(2004)04-0060-05 以“科技立国”的日本,二次大战后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努力,一跃成为一流的科技大国,有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日本的整个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一直扮演着主角。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际公认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技术创新主要承担者的企业研发机构,是如何从无到有、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呢?日本企业的研发机构在组织上和运作方式上有什么奥秘吗?这些问题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一、日本企业研发机构的组织化过程 1.初创时期[1] 早在二次大战之前,日本已有少数企业创建了专门的研发机构。二次大战期间不少企业的研究所转为研究军工产品,二次大战结束时,由于企业的基本生产活动几乎陷于瘫痪,一些企业的研究所被迫关闭。二次大战后,经济开始恢复,朝鲜战争期间又受到所谓“特需”的刺激,20世纪50年代经济开始进入复兴期。现在的大部一流企业都早在五六十年代就组建了自己的研发机构。原日本科学技术厅在1969年实施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管理和财务上独立于生产部门,并按照专业化原则建立了研发机构的企业,已达到开展研发活动企业总数的70%。 这一时期,日本企业热衷于创建研究所的原因,从企业内部来看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50年代引进和消化吸收欧美的先进技术,企业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对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尝到了甜头,在继续引进的同时产生了自主独立开发技术的强烈愿望;二是随着战后企业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和日本经济整体的复兴,企业逐步有了相当的资本积累。 五六十年代日本企业新建或增设的研究机构,多采用了集中程度较高的中央研究所的形式。这是因为,当时处于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日本产业界的战略目标是尽快赶超欧美发达国家,当时企业研究机构的任务主要是引进和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将其扩散到全公司的制造部门。高度集中的中央研究所的组织形式,适应了当时企业赶超战略的需要。 2.第1次改编、重组时期[1] 从第1次石油危机到70年代后半期,日本的企业研发机构进入了第1次改编、重组时期。初创期的企业多搞所谓的“技术推动型”的研究开发,即以技术开发推动市场营销。进入70年代以后,尤其是面对石油危机造成的经济不景气,不少企业研究所未能对市场做出及时有效的反映,未能对企业改善困难的经营状况做出应有贡献。日本企业逐步认识到,企业研发活动与市场息息相关,市场既是企业研发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检验企业研发活动成败的最终标准;认识到技术的商品化风险,往往比技术创新本身的风险更大。因此,企业的研发机构必须接近市场,接近顾客,必须重视研发部门同销售部门的沟通和协作。 这一时期,东芝公司将原子技术研究所和半导体研究所从技术本部移交给事业部管辖,并设立了由技术部门和事业部干部组成的综合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涉及全公司的科研项目的审批和资金的分配。三菱电机公司下属生产家电的群马制作所,为了有效利用市场信息直接为产品开发服务,按产品为主线将原来的技术部和销售部合并重组。还有一些公司采取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方针,将一部分专业研究所划归相关事业部,大型科研项目由中央研究所进行,中小型项目分散到事业部下属的研发部门。 日本企业研发机构第1次改编、重组的主要特征是:改集中管理为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接近市场,接近顾客。它适应了企业从“技术推动型”向“市场引导型”战略转变的需要。 3.第2次改编、重组时期 到了80年代,在日元升值、泡沫经济、新技术革命等大环境下,为了集中资源加强战略领域的投入,日本企业又开始了第2次研发机构的改编、重组。根据原日本科学技术厅1985年对资产在10亿日元以上,并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进行的调查(有效回答企业数为606),1980年到1985年的5年中,基础研究所从26个增加到40个,增长54%,应用研究所从55个增加到71个,增长29%,开发研究所从111个增加到136个,增长22%,综合研究所从249个增加到287个,增长15%(详见表1)。与以往重视建立综合研究所不同的是,第2次改编、重组时期企业更重视研究所的分工,其中综合研究所的增长率最低,基础研究所的增长率遥遥领先,应用研究所和开发研究所也有了较快增长[1]。 表1 日本80年代前期不同类型研究所的数量变化 ┌─────┬───────────┬───────────┬───────────┬───────────┐ │研究所种类│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 综合研究 │ ├─────┼───┬───┬───┼───┬───┬───┼───┬───┬───┼───┬───┬───┤ │ │1980年│1985年│ 增长 │1980年│1985年│ 增长 │1980年│1985年│ 增长 │1980年│1985年│ 增长 │ │ 数量变化 │ │ │ │ │ │ │ │ │ │ │ │ │ │ ├───┼───┼───┼───┼───┼───┼───┼───┼───┼───┼───┼───┤ │ │ 26 │ 40 │ 54% │ 55 │ 71 │ 29% │ 111 │ 136 │ 22% │ 249 │ 287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