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04)07-0091-07 一、导论 现代企业理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交易成本理论为源头的主流企业理论,另一类是在对主流企业理论的批评中发展起来的非主流企业理论。这二者无论是在理论的逻辑上,还是从企业真实运行机制的关系看,都存在明显的矛盾,其自身赖以支撑的逻辑基础和假设前提受到质疑和挑战,客观上需要一个替代理论。面对企业理论的纷繁和矛盾,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是,企业理论的发展和演进有无规律和线索可寻?企业理论的将来走向何方? 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回答不仅是企业理论本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实践提出的问题,尤其是企业治理和改革需要科学而符合实际的企业理论指导。过时的或错误的企业理论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经济乃至社会问题。近年来美国暴露出的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公司丑闻和破产事件,如安然事件,及环球通讯、世界电讯、施乐、默克等事件,除诚信和相关的审计、法律制度缺陷外,有论者认为这根源于“股东至上主义”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理念(沈越,2002)。本文拟围绕上述问题,在整理分析最新企业理论文献基础上,试图找到企业理论演进的脉络,对企业理论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揭示出对企业治理理念及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的启示。 二、企业理论演进:资本所有权逻辑的确立与否定 1.资本所有权:主流企业理论的逻辑 传统理论的资本指物质资本。当无特别注明时,所有权指物质资本所有权。主流企业理论指新制度学派理论范式及其发展的企业理论。它将资本所有权作为逻辑起点,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将资本所有权作为理论前提而不加论证的“交易成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及论证资本所有权拥有企业重要性的“企业合并理论”、“团队理论”等。 交易成本理论由科斯创立,威廉姆森加以发展。在科斯《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资本”与企业的关系,但把“雇主与雇员”比喻为“主人与仆人”,以揭示出物质资本所有权在企业中的决定作用。威廉姆森强调了企业中资本家对工人形成“权威关系”,虽然他未加论证,但在他的模型中,资本家作为雇主已经包含其前提中。他还按照效率原则论证资本雇佣劳动的模式是最有效率的。所以,交易成本理论是把“资本”所有者拥有和控制企业作为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的。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基础之上。物质资本所有者是所谓委托人,是企业天然的所有者。尽管事实上的资本所有权已不完整,但委托代理理论仍然建立在“股东至上主义”,即资本所有权逻辑之上。 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 & Hart)发展了威廉姆森的理论,从区分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入手,把特定控制权定义为契约中明确指定的财产(物质资产)控制权,后者形成对企业的“所有权”。该理论还找出了科斯提出但未加论证的企业中的“权威”。由于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结合形成企业,离开企业后人力资本原有价值受到破坏,因而人力资本受到“威胁”,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控制人力资本,这就是“权威”的所在。可见,所谓“权威”不过是专属于物质资本的,这是资本所有权逻辑的又一说明。 团队理论主要分析企业内部的激励问题,认为在团队生产中,需要一个监督者。只有物质资本所有者能充当这个监督者,或者说,应该赋予企业监督者物质资本所有权。这一理论把产权(所有权)的作用解释为团队生产(企业)中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所以又被称为企业的“产权理论”。 2.互补性企业理论的发展:所有权逻辑的偏离 上述资本所有权逻辑,或称“股东主权”的各种企业理论都是交易成本理论的发展演化,其共同缺陷是强调交易过程中的各种规则,忽视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生产特性,不考虑生产成本,只考虑交易成本。基于交易成本的企业理论不能解释企业的“异质性”,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在相似的激励安排下为什么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针对主流企业理论的缺陷,一些“互补性”企业理论发展出来。这些理论不完全否定物质资本所有权的重要性,但主张物质资本不是惟一控制企业和分享企业剩余的要素,因而所有权逻辑被部分否定。主要有两类:雇员与资本共同控制理论和“状态依存”控制理论。前者包括“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即人力资本应该拥有企业产权(方竹兰,1997;杨继国,2002);“共同决策理论”,即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合作控制企业(Gorton & Schmid,2000)。其实施机制是雇员(工人)代表进入监事会(相当于董事会)参与企业决策。这种权力由法律赋予,而不由所有权决定。“状态依存”控制理论含关键资源理论、企业核心能力和知识的理论。关键资源理论认为,企业是由关键资源和其代理人的互补性组成的一个合约纽结(Rajan,Zingales,1998)。所谓关键资源,指其拥有者通过它能控制更多企业资源的资源。而关键资源可能是物质资本,也可能是主意、蓝图、专利、信息或人力的专用投资等非物质因素。企业核心能力和知识的理论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能力集合,能力是对企业分析的基本单元,包括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组织能力、社会能力、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管理能力等。核心能力是企业关键资产,是企业价值的源泉,是企业长期竞争的优势,但能力的基础是知识(李东红,1999)。企业核心能力和知识创造了企业租金,而企业核心能力不一定来源于物质资本,企业知识则属于组织。因此,企业不应该只属于物质资本所有者。这类理论既能解释资本所有权逻辑,又能解释人力资本控制权,还能解释“共同控制”模式。一切视情形而定,故称为“状态依存”控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