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007(2004)03-0035-05 一、引言 对企业家的理论研究源于西方,许多西方学者对此做出了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许多学者对企业家角色重新进行界定,对其行为特征进行分析,认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家的核心作用。企业家的核心作用揭示了其培育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 所谓企业家培育机制,就是对具有企业家素质的“特殊种子”的筛选、培育、激励、约束、淘汰的机制。企业家培育机制与公司治理关系密切。“公司治理”从思想渊源上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公司治理定义很多,从公司治理的目的和主体划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股东至上”,其为传统观点,有学者批评其过于“狭隘”;另一类是“利益相关者至上”,公司治理主体多元化,包括公司的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及当地社区等。“利益相关者至上”是公司治理理论的新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这一新的理论。本文所论,采用的是“利益相关者至上”这一公司治理定义,即公司治理就是协调股东和经营者、员工、顾客、供应商及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关系的机制,涉及指挥、控制和激励等方面的活动内容。 设计高效、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步骤,也是培育企业家的关键。本文选取美国与我国国有企业进行对比,主要从文化背景、所有权结构、资本结构、权力机构、激励与约束机制、选拔产生、培训与考评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与我国传统国有企业治理进行比较研究。 二、中美公司治理模式下企业家培育机制的比较分析 (一)文化背景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决定了企业家培育机制的不同。西方学者提出了对企业管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差异的四个指标,即“权力差距”可接受程度的高与低、“防止不肯定性”的迫切程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中美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结论(如图1),这决定了中国与美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家培育机制。 表1 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 │ 强度 │ 较强│ 较弱│ │文化向量 │ │ │ ├───────────────┼───┼─────┤ │冒险精神 │ 美国│ 中国│ ├───────────────┼───┼─────┤ │权力等级差别 │ 中国│ 美国│ ├───────────────┼───┼─────┤ │个人主义倾向(与集体主义相反)│ 美国│ 中国│ ├───────────────┼───┼─────┤ │ 男性倾向(与女性倾向相反) │ 中国│ 美国│ └───────────────┴───┴─────┘ (注:根据霍夫斯坦特的观点整理) 由图1可知,美国文化的特点是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效率观念、竞争观念、个人奋斗精神、对风险和不稳定性的强忍耐力。美国文化熏陶出的是美国特色的企业家,如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与克莱斯勒公司的艾柯卡,就是典型代表。 我国与美国有较大的文化差异。我国的企业文化既受传统文化影响,又曾经照搬过“斯大林模式”。其特点大致可归纳为追求标准模式和大一统思想、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弘扬主人翁的精神、注重“人治”、轻视理性与“法治”、政治与经济密切结合等。我国的文化既塑造出张瑞敏、汪海等带有传统儒家文化特色的企业家,而在等级制度与官本位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典型的官僚型管理者。 (二)股权结构 不同的股权结构对应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决定不同的企业家培育机制。美国公司的股权结构与中国公司有很大的不同。根据OECD《上市股东构成状况(1997年)》,1997年美上市公司股本构成比例个人占51.4%,银行占0.1%,其他金融机构占44.4%,海外占4.2%。 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公司股权结构具有高度分散性,由于没有一个股东具有对公司的完全控制权,这种米恩斯式的彻底分离,会造成内部人控制,管理者拥有剩余控制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背离股东意愿的情况无处不在,存在“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现象。这种情况虽然对企业家有很强的控制权激励,但是约束不够。而且,美国高度分散的公司股权结构造成企业家追逐短期利益。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公司所有权出现了从分散向机构投资者集中的趋势,出现了机构控制论与经营者支配论之争(D.M.Kotz,1978和P.L.Blumborg,1975)。1997年机构投资者占上市企业的44.4%,这决定了对经营者监控除了“用脚投票”和控制权市场外,还出现了“用手投票”等多种手段监控企业家。美国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行使权力,有利于美国企业家培育机制的完善。 我国企业中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股票种类过多,有A、B、H股;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自由流通,无法同股同利、同股同权和同股同价。(2)国家股所占比重过大。目前尚未上市流通的国家股比重高达40%,有些上市公司甚至高达80%以上,法人股比重只有约15%;同时,机构投资者比重很小,流通股过于分散。(3)股权过度集中,如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本最大的12家公司中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的有11家,其中所占股份超过70%的有5家;另外,还存在国家股的持股主体不到位、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或母公司之间存在产权关系不清、管理关系不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