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量化识别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焱,山东工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郭瑞,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选煤厂,山西 太原 30008 郭焱,1963年生,女,山西太原人,山东工商学院副教授,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技术经济管理与战略联盟。

原文出处: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用基于AHP指数标度法,构造了财会绩效和非财会绩效评价模型,来定量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该方法简便、易行、可靠,它适合于制造行业的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对自己和合作伙伴的核心竞争力情况的定量评价。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4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956(2004)01-0044-06

      一、核心竞争力概念

      在最近几年里,将核心竞争力用于公司战略组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核心竞争力概念最初是由Prhalad and Hamel提出的,他们指出[1],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并强调核心竞争力是在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为了进一步阐明核心竞争力和它的同义词核心能力的定义,先看一下竞争力的层级结构框图(如图1)。位于最低层的是资源,资源是竞争力的建设基石和组织价值链的输入,是“被一个公司所拥有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任何东西”,每个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的资源,但企业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对于资源的配置不同。位于第二层的是能力。能力是“企业开发其资源的才能”,是“利用企业资源来完成某项生产任务或经营过程的才能”,它们构成了一系列管理企业资源的相互作用的经营过程和程序。竞争力位于第三个层级。竞争力是个特殊能力,是“一个具有交叉功能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能力”,是“由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多项交叉的关键能力积聚形成的”,竞争力通常在企业的战略经营单元的功能性能力的结合处产生。由于其强烈的“聚合性”,竞争力能为企业提供产品竞争的新模式。位于最高层的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2]使企业战略经营单元的边界相交叉,并且是由不同的战略经营单元的竞争力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核心竞争力是遍布于企业的竞争力的集合。例如,Canon’s公司的产品开发能力是良好的光学、精密制造和微电子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核心竞争力被认为“在企业生产活动或经营过程中,能使资产积聚并按优势部署所表现出来的组织程序”。按照Prhalad and Hamel的理论,核心竞争力应该具有3个特性:(1)它们提供了一个接近多元化市场的潜在途径;(2)它们对于可感知的客户利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3)它们很难被竞争者所模仿。如何将一般的竞争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如何识别核心竞争力?这是许多企业和研究者共同关心的问题。Tampoe列举了核心竞争力应该满足的10条准则[3]:(1)在短期和长期内确保企业生存。(2)不易被竞争者所察觉、很难被模仿。(3)对企业的独一无二性、数目的稀缺性。(4)技能、资源和流程的组合。(5)组织能持续存在(OVER TIME)的能力。(6)大于单个个体的竞争力。(7)确保核心产品和终端产品的开发。(8)对企业战略的执行是有必要的。(9)对企业的战略决策是有必要的。(10)有市场价值和商业价值。综上所述,核心竞争力对构建企业战略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没有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就不可能持续,战略目的也不能达到。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充分利用以及它们向竞争优势的发展倾向,对于已确定的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非常必要的,总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根本优势。

      

      图1 竞争力层级框图

      为了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必要分析企业现有的能力特性。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过程可以从评价相关的企业生产过程和经营活动开始。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或多种集体活动的输入,并产生一种对顾客有价值的输出”。企业能力的“价值评价”可以通过采用AHP中的指数标度法[4]对企业的财会绩效和非财会绩效水平进行评价来完成。

      二、基于AHP的指数标度法

      T.L Saaty教授在1980年提出用于解决多目标多准则决策问题的AHP法[5],AHP法在许多社会、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最初的1~9标度暴露出许多不足,不少学者提出许多新的标度系统,如指数标度、分数标度等等。文献[6]中对这些标度系统,从系统内部的数学结构(标度系统的有界封闭性——满足此标度系统具有良好的构造一致判断矩阵的能力;自治性——标度系统的取值与排序方法是否相一致;标度系统的一致性容量——一个标度系统能构造多少个一致的判断矩阵)以及系统与思维判断的关系方面(标度系统与重要程度的协调性、标度系统的判断传递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指数标度系统是唯一满足全部指标要求的标度,而1~9标度系统没有一项指标满足要求。指数标度系统消除了“1~9”标度给比较判断矩阵带来的不一致,使一致性指标真正能用来检验判断思维的一致性。如表1给出了指数标度与1~9标度对照取值。

      表1 指数标度与1~9标度对照取值表

      相对价值程度 相同稍微重要 明显重要 强烈重要 极端重要

      通式 K的范围

      指数 n=0

      n=2

      n=4

      n=6n=8 0~8

      标度a[n] a[0] a[2] a[4] a[n] a[8]a[k-1]

      1-9标度 13 5 7 9

      k 1~9

      重要性 0.8~1.2 1.2~2.3 2.3~4 4~8

      >8

      注:指数标度的其它相对价值取值,按照重要性程度可以取中间值:n=1,3,5,7.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的心理物理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对差别的感觉不取决于他们之间的绝对差数,而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相对差数或比率。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又进一步推导出了人的主观感觉量S和客观刺激量R之间存在S=klog R的函数关系。这就是说,当客观差别等比递增时,主观差别等差递增,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中等强度的刺激。舒康等人认为,层次分析模型中每一层次的各因素都是事物某一方面的属性或特征,比较判断是以某一属性为准则进行的;而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主观反映就是人的“感觉”,比较判断矩阵所记述的正是人的“差别感觉”。由于AHP中被比较对象之间的差别一般既不过大,也不过小,因而在这里韦伯—费希纳定律是适用的。指数标度法是按照“等距分级、等比赋值”的原则设计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