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252(2002)06-0016-06 1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如何进行企业再造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企业研究的热点课题。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企业再造的新思想,很快在企业界刮起“企业再造”的台风,企业再造被称为企业管理的革命[1]。然而经历了将近十年,不乏成功的案例,但失败者更多,就连哈默本人也承认成功率仅在20%左右。任何成功的企业发展与管理模式必定植根于特定的内、外生态环境中,离开特定的企业生态环境,所谓成功的理论、方法与经验就失去它的效用。本文对企业再造进行了生态思考。 2企业再造的生态背景 企业创新、再造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企业的发展作了深刻的剖析,指出: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打破原有均衡的破坏与创新变革的动态过程;使资本主义经济由一种均衡到另一种均衡发展是资本主义企业的企业家的创新活动;破坏与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能,并是资本主义和其企业存在的首要要素;资本主义及其企业的发展成功将走到他的反面,企业家创新职能将逐步丧失而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熊彼特系统地提出了企业创新的理论,明确指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企业生存之根本。实际上早在熊彼特以前马克思与恩格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深刻地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在市场经济的生态环境下,企业是市场的行为主体;企业是谋求利益的理性人,并力求其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生存在特定的时期内,所能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与可利用的资源有限性,决定了企业间的竞争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同样是优胜劣汰,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发展,取得竞争优势,才能战胜对手谋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时代,是前工业社会时代,在那个时代技术发展相对缓慢,企业与社会的发展只能利用缓慢发展的技术进行“创新变革”。到上世纪中叶整个社会生态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上世纪初开始的科学思想的大革命而引发起技术的大革命,从而引起生产结构、产品结构、经营结构的大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阶段。可以说它粉碎了旧市场的一切,产品、生产技术、营销方法、劳资关系、投融资,甚至企业文化都需进行彻底的革命性变革。这场技术革命首先产生在美国,使美国必然成为这场新技术革命的最大受益者,使它能一直保持着全球超级经济大国的地位。然而,这次技术大革命与过去的发明创造不同,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的:“这次技术革命与历次技术革命和发明不同,过去一切发明和技术革命是以经验知识为基础的,都是天才发明家的创造,它是依靠经验的积累,天才的直觉和试验,而这次技术革命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使用的是科学理论方法。”正是这个原故,所以:其一,它可以通过教育、学习使大多数人掌握和加以运用;其二,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使科学技术能迅速扩散和综合,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其三,由上述两点原因使它具有民众性,广大民众都可以登上过去天才才能进入的研究和开发的圣殿,参加研究与开发活动。这次技术革命的科学化、信息化和民众化,使得:新技术、新产品、新行业能持续不断涌现;技术迅速发展而又迅速贬值、消亡;高新技术飞快地向更高新技术推进。在新的技术生态环境下,企业竞争被迫转向创新技术与创新产品竞争,人才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由产品经营向人才经营转折。企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与企业间、行业与行业间真正建立紧密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时空的阻隔消失;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跨国公司出现;人的价值观念随之变革;社会对环境等持续发展综合福利要求等;泡沫经济、金融风暴、区域化经济组织、高新技术产业、虚拟组合、企业文化、知识产权、知识管理、柔性管理、特许经营……,大量企业生态的新特征层出不穷地涌现,企业生态系统进入瞬息万变的真正复杂性时期。在80年代初期美国各大公司遭到全球性竞争对手的不断冲击,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单纯依靠提高效率的方法在竞争激烈和复杂多变的全球生态环境中占据、保持优势的几率越来越小,必须在改进质量、重新结构、裁员乃至再造方面不断创新。哈默等人正是在这样的企业生态背景下提出“企业再造”的思想。 1990年哈默的《不要自动化改造——彻底铲除》最早反映了再造思想中,不要改造——彻底铲除,表示出与过去的彻底割裂。1993年哈默和钱皮共同发表了《企业再造——工商管理革命宣言》,立刻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中掀起了一场工商管理革命。企业再造是以一种再生的思想重新审视企业,并对传统的管理学赖以存在的基础——古典分工理论提出了质疑,产生管理学发展史中的一次巨大变革。其后哈默与斯坦顿于1995年联合推出《再造革命》一书,这是一本指导企业再造实践的手册。紧接着哈默于1996年推出《超越再造——以流程为中心的组织怎样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一书,该书分析了企业再造运动对人们生活和工作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作好思想准备。后两本书的出版是对企业再造理论的丰富、发展和进一步诠释。最初哈默等人所提出的企业再造主要是指重新改组企业劳动组织和管理结构,但现代对企业再造的理解已大大超出原来的范围,包括产品结构、销售结构、资产与产权结构等方面的重大革命性变革,本文所论的企业再造正是这种意义下的企业再造。 企业再造是一把双刃剑,再造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风险。经历了近十年的进程,其结果连哈默本人亦惊叹成功率仅为20%左右。我国加入WTO,企业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生态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导入再造过程中,不但应吸取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更应紧密结合我国现实的国情。 3成功与失败的生态思考 企业再造获得成功者不乏其例,如顾新建等人在《知识型制造企业——中国制造企业如何赢得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一书中所介绍的美国电报电话(AT&T)租赁服务公司的例子[2];季建中、顾培亮等人在《企业过程再造——管理模式的变革》[3]一文中介绍福特公司美国总部的案例;海尔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再如,Hallmark Cards.Inc的流程再造,使设计开发新品种的周期由原来的2年~3年变为1年;TaeoBell通过再造使年获利率平均增长31%;IBM信用公司通过再造使原来需两周的公文旅行时间降低到4个小时;Kodak公司通过再造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近50%,制造工具的成本降低了25%;麦道公司则利用再造使每架军用运输机降低成本100多万美元……,以上均为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案例。 部分企业再造取得初步的成功,其他企业纷纷效仿,形成一股再造浪潮。但是到了90年代末期,企业再造频频受挫。据统计,70%~80%的企业再造项目5年后均归于失败。在如此高的失败率面前,哈默本人亦对企业再造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