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动与组织创新是互动性活动,二者必须匹配,是战略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战略。企业若追求可持续的发展优势,就必须科学地分环境与促进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环境的界定及其特征 环境是独立于组织之外的外生权变因素,是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持续显现或潜在影响的各种外部力量总和。企业与其相处的外部环境不相匹配,会对其生存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反作用,所以环境是影响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企业环境的界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方式。有的以时间为基准,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角度描述。有的以空间为基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多数管理学文献将其分析为一般性环境和具体性环境(斯蒂芬·罗宾斯等),一般性环境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因素,例如,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道德、技术进步与创新,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由其创新经济范例等,它们对组织产生影响和作用,但这种影响和作用的机制处于潜在和间接状态,具有宏观性。具体性环境是指具有特定含义和特殊意义的因素,主要包括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社区、公众压力等,它们给予组织的是显现、直接、持续的影响和作用,具有微观性。另一些文献则把市场从环境中突现出来,阐述市场环境给予企业或组织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在众多关于环境的分析中, 格罗夫等人的三维界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认为任何环境都可从“三个核心维度”进行分析。这“三维”就是:(1)环境的动态性(Vliatiity of an environment)是指环境变化的速度和幅度, 如果环境要素发生剧烈的大幅度变化则称之为动态性环境;如果变化很微小,渐进或缓慢地进行, 则称之为静态性环境。 (2 )环境的复杂性(Complexity of an environment)是指参与人的数量、规模、差别产品、 技术差异及其应用的规模和速度、新产品的出现;新竞争者的进入频率、供应链、客户关系、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等。(3 )环境的容量(Capacity of an environment)是指环境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的资源支持和成长空间。 对企业来说,市场是它所面对的环境系统中最集中最直接的部分,因此环境容量可以通过市场容量的转换而得到说明。一般情况下,顾客的数量与规模、市场链、潜在消费者、市场份额与占有率、利润区、价值链与价值增长源等,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表明市场容量。较大的市场容量能够创造较多的机会,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而较小的市场容量所创造的发展机遇也相对较小。但是,必须说明,任何机遇都是和风险并存的,而风险根本上源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那些具有大容量市场前景的企业来说,其所面临的组织风险性也是巨大的。 格罗夫的“三维”概念,把环境作为独立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外生权变因素,较为确切地说明了环境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机制。但是,环境因素并不完全是绝对的外生权变因素,实际上环境和组织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性,对于环境的描述必须更深入地揭示这种互动性。考特里特、斯蒂芬·罗宾斯、迈克尔·波特、贝恩、查尔斯·惠兹曼、 杰克·J·卡隆等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分别引入了“可预测性”、“程序化”、“自知之明(注:斯蒂芬·罗宾斯在其《管理学》中认为,管理的效率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管理者对其所处环境的理解和知识。在简单环境下只需简单知识就能作出相对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而动态复杂性环境下则要求管理者具有充分的知识。)”、“竞争性”、“信息分布(注:查尔斯·惠兹曼、杰克·J·卡隆等人认为, 环境特征与信息分布具有内在联系。在完全对称性的信息条件下,环境相对稳态有序,而在不完全对称性信息条件下,环境则相对动态、复杂、无序性较强。)”、“S—C—P范式(注:“S—C—P”称为“贝恩分析范式”,即“结构—行为—绩效”。贝恩认为,结构是行为和绩效的前提,而结构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的。这里“外部因素”主要指环境因素,包括微观环境如市场等,宏观环境是由各种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复杂系统。)”等概念,更深入地说明环境的动态性和互动性。综合他们的研究论点,可以描绘出如下的环境矩阵模型(见图1)。
在关于组织战略的研究中,始终面临着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环境、组织结构和组织战略之间的相互关系。战略研究中,环境是外生权变因素,而组织结构是内生权变因素,组织战略是适应环境还是适应组织结构,对于战略的制定实施及其导向具有不同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在战略管理的思想中,有所谓“结构追随战略”和“战略追随结构”的说法。“结构追随战略”的思想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和工业经济史学家钱德勒提出,他在《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经济史考证》一书中,分析了环境、组织结构和组织战略之间的关系,认为组织战略应当适应环境,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组织战略,因战略变化而变化。“结构追随战略”是由另一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安索夫提出,他认为组织战略行为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其《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组织战略行为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的交感过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组织内部结果变化的过程”,并认为环境服务于组织,战略必须适应组织结构,因组织结构变化而变化。从他们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他们的导向不同,但他们都将组织战略、组织结构置于组织环境之中,论述了环境对“组织战略—组织结构”关系的制约,认为组织战略必须基于环境的分析并与环境的特征保持高度的适应性和一致性。上述矩阵模型提供了四种不同特质的环境类型,与之对应的是组织战略必须择宜而取。但从现代经济的实践来看,动态复杂性环境是企业所面临的最具有战略意义的环境。从稳态环境向动态环境、从简单环境向复杂性环境变化是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导致市场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新产品层出不穷,新竞争者进出频繁。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信息产业的迅速兴起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中国“入世”,我国企业组织将面对日益动态化和复杂性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对环境的分析和把握放在企业经营的战略高度上,从管理到战略的制定必须适应与之匹配,通过对环境的科学分析,增强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认识。否则,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