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绿色消费逐渐进入佳境的大趋势下,考虑环境因素将有利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日期的临近,中国企业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据我国对外经贸部公布的数,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有50亿美元(注:曲如晓:“国际环保大趋势对我国外资的影响及对策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年第1期。)的产品出口因难以达到以下环境标准而受到影响和冲击:(1)食品的农药残留量检测标准;(2)陶瓷产品含铅量;(3)皮革中五氯苯酚残留量;(4)为保护臭氧层对使用受控物质产品如冰箱、空调、泡沫塑料及其制品的限制。另据《中国环境报》(1996年11月14日)报道,仅1995年,中国部分出口产品及其包,因不符合发达国家的环境法规及相应环境指标的要求,蒙受损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武汉是我国特大城市,而且极具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广泛代表性,同时又是我国一个工业基地,因此我们认为选择武汉市企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希望能从武汉市企业所反映出的问题中为我国企业的环境管理提供参考与建议,以利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最终促进中国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武汉市企业为总体,计划抽取样本为110家,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具体做法是:先以武汉市电话号码簿中全体企业名单为抽样框,计算出抽样间距为22,再在最前面的22家企业中,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一个企业,记下该企业名称(记作A),A为随机起点;在抽样框中,从A开始,每隔22个企业抽取一个企业,共抽取110家企业,组成本次调查样本。在具体调查时,由于个别企业破产等原因,调查员采用偶遇抽样方法弥补样本。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由40个问题组成,主要涉及到企业基本情况、环境治理现状、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和企业竞争力、国家政策、消费者、企业本身和环保关系、国际认证体系和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本次调查由华中科技大学调研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统一组织与培训。实际发放问卷107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94.4%。根据被调查对象的主要业务(包括进出口)范围将其分类,调查样本构成情况见图1。
图1 调查样本构成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全部资料由调查员检查、核实,完成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和双变量的交互分类统计。 1.中国企业环境管理的现状 社会的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生态商品”日益受宠。环境管理认证证书和质量管理认证证书已经成为进军国际市场的两张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然而本次调查资料反映出来的信息却不容乐观(见表1)。 表1 被调查企业环境管理基本情况
说明:"()"中的数字表明该选择项中样本占总样本的百分比。 上述资料表明,兼顾企业、社会、生态环境三位一体利益模式的企业运作模式在我国企业发展的现阶段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的被调查企业面对本应该成为企业在绿色消费时代有力竞争武器的环境管理认证证书和质量管理认证证书只能“望证兴叹”。 然而,奇怪的是,在针对“贵公司发展过程中,是否受到过当地政府责令进行环保治理或罚款的事件?”的回答中,有88.1%的企业回答“未出现过”,而仅有7.9%的企业回答“偶尔出现过”,另有3.0%的企业回答“经常出现过”。如果将“偶尔出现过”与“经常出现过”都归为“出现过”,简单相加也仅有10.9%的企业出现过受当地政府责令进行环境治理或罚款。事实果真如此的话,表1中的诸多问题的答案将与之发生冲突,当然不能排除被调查企业出于自我保护心理而违心作答或当地政府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出发,对本地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同经营形式企业拥有环保标志产品的比例有一定差异。相比之下,私营企业由于自身经营方式灵活,对市场信息了解充分,更能把握消费者心态,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拥有环境标志产品的比例是33.3%,明显高于国企等其他经营形式企业(见表2)。 表2 不同经营形式企业拥有环境标志产品数量 经营形式 有环境标志产品N(%) 无环境标志产品N(%) 合计 国有10(23.3)33(76.7) 43(100.0) 集体经营5(19.2) 21(80.8) 26(100.0) 私营6(33.3) 12(66.7) 18(100.0) 三资1(20.0) 4(80.0) 5(100.0)